当前位置:资料阅览美术高中美术
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教学设计
发布者:吾爱  来源:zhaojiaoan.com  

《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美术鉴赏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艺术》。陶瓷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精髓部分,本课通过对陶器的产生、发展及古代瓷器的介绍,使学生对陶瓷的艺术价值和文化积淀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激发学生对陶瓷的赏鉴和陶瓷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中国原始社会陶器的产生及艺术成;了解中国古代瓷器的艺术成就。
2.体会从造型与装饰的结合方面,欣赏工艺美术作品。
3.让学生初步了解祖国传统的陶瓷艺术的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环节,进行学习探究,了解陶瓷的发展史,以及不同时期陶瓷的制造工艺和主要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了解陶瓷装饰纹样、图案的含义。动手制作一个有特色的陶器作品。
四、设计思想:
在新课程标准探究性、实践性、体验性等原则的指导下,这节课通过模拟“陶瓷艺术博览会”实物展示,激发学生对陶瓷品鉴的兴趣;通过多媒体的播放,让学生对古代陶瓷艺术品的鉴赏能力有所提高;通过视频学习,了解陶瓷的制作流程,看教材自学、分组讨论,探究实践等多元学习方式的运用,发展和提升学生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五、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搜集一些有关陶瓷的知识,(如果有条件)准备一两件陶瓷工艺品。
准备一些陶土、塑料刮刀或竹片、塑料袋、水粉颜料等。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具有代表性的陶瓷艺术品四件。
六、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流程安排:创设情景,活动导入。——欣赏分析,尝试探索。——表演体验,主动探究。——巩固知识,拓展探究——制作练习,实践探究——展示作品,汇报交流。——课后拓展
(一)创设情景,活动导入。
设置环境:教师在黑板上板书“陶瓷艺术博览会”,并在教室一角布置一个小展区,在展区中布置好师生带来的陶瓷艺术品。
1.教师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搞一个“陶瓷艺术博览会”活动,首先请大家来鉴赏这些生活中常见的陶瓷艺术品。谈一谈,你最喜欢或者最为关注的一件陶瓷艺术品,同时说出你喜欢、关注的理由。如果在鉴赏时有什么疑惑不解的地方,可以在小组交流时一并提出来。
2.学生分小组鉴赏、讨论,交流自己喜欢、关注的陶瓷并说出喜欢的理由,同时提出不懂的问题。
3.每一小组组长代表本组交流鉴赏感受,提出不懂的问题。
学生汇报归纳:喜欢陶器的古朴、喜欢陶器上面粗狂、简洁的花纹。喜欢造型独特的陶器。喜欢陶瓷的润洁光滑,喜欢青花瓷器蓝白两种色调的对比,喜欢景德镇瓷器上五彩的装饰图案……陶器与瓷器的区别是怎样的?陶瓷上的一些奇怪的装饰花纹有什么特定的含义?
4.教师对于学生的观点和提出的问题给予及时评价。
 

【设计意图】:
实物展示刺激学生视觉感官,互动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小组讨论交流,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
 

(二)欣赏分析,尝试探究。
1.教师过渡语:中国陶瓷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最富民族特色的日用工艺品。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对外经济、文化的交往,陶瓷艺术传播到世界各国。陶瓷与茶叶、丝绸并称为中国三大特产而名扬中外,成为中国的代名词。同学们在生活中一定接触到许许多多的陶瓷用品,但对于古代陶瓷我们是很陌生的,如何去鉴赏我国古代的陶瓷艺术品,了解陶瓷艺术浓郁的文化传承,感受它的艺术美,我们还需进一步地去学习去研究。
2.播放自制的多媒体课件《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和瓷器》。
3.教师讲解陶瓷的定义,简单介绍陶器的产生及其发展史。
4.多媒体课件中出现各个时期典型的陶器作品,教师重点介绍《彩陶人面鱼纹盆》、《彩陶舞蹈纹盆》、《彩陶旋涡纹瓮》等等)(图1—图6)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5.教师提问:原始社会的陶器和唐宋时期的陶器相比,它的特点是什么?
6.学生分小组讨论
7.学生汇报归纳:原始社会时期受生产力的影响,陶器造型简单,色彩不是很丰富。图案比较简洁。
8.教师评价并作相关补充:原始社会时期陶器的图案绘制的特点以及它的艺术特色。
 

【设计意图】:
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图片呈现,将本课大量的内容进行浓缩和归纳,让学生系统地了解古代陶器文化,大量图片与古代音乐的相得益彰,再次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表演体验,主动探究。
1.教师过渡语:瓷器的产生比陶器较晚一些,在商代出现了最早的青瓷。青瓷最美的它的青釉,古代工匠从大自然的山光湖色中探寻最美的釉色施于瓷器坯体上,就形成了光亮的青瓷。古代青瓷色泽如何之美呢?我们先听听古代诗人是如何描述的吧!
2.学生代表装扮成唐五代诗人,边欣赏青瓷边朗诵赞美越窑青瓷色泽温润清新之美的古诗:“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3.学生根据诗意想象青瓷的色泽,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诗词的朗诵表演,自然而然地进入到探究学习的状态,发表自己的感知、体验。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了解瓷器相关的人文知识。

4.教师继续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现青瓷和唐宋元明清时期的各种有代表性的瓷器,重点讲解青瓷。(图7—图12)


  


(图7) (图8) (图9)


(图10) (图11) (图12)

5.教师继续提问:陶器和瓷器两者之间究竟有什么区别?如何去区分它们?
6.学生带着问题看陶器、瓷器烧制过程的视频。
7.学生分小组讨论问题。
8.教师归纳:瓷器和陶器两者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没有制陶术的发明及陶器制作技术不断改进所取得的经验,瓷器是不可能单独发明的。陶器与瓷器的区别主要有五五个方面,一、烧成温度不同 。陶器烧成温度一般都低于瓷器,最低甚至达到800℃以下,最高可达1100℃左右。瓷器的烧成温度则比较高,大都在1200℃以上,甚至有的达到1400℃左右。二、坚硬程度不同 。陶器烧成温度低,坯体并未完全烧结,敲击时声音发闷;瓷器的烧成温度高,胎体基本烧结,敲击时声音清脆。三、使用原料不同。 陶器使用一般黏土即可制坯烧成,瓷器则需要选择特定的材料,以高岭土作坯。烧制而成四、透明度不同 。陶器的坯体即使比较薄也不具备半透明的特点。瓷器的胎体无论薄厚,都具有半透明的特点。五、釉料不同 。陶器有不挂釉和挂釉的两种,挂釉的陶器釉料在较低的烧成温度时即可熔融。瓷器的釉料有两种,既可在高温下与胎体一次烧成,也可在高温素烧胎上再挂低温釉,第二次低温烧成。
 

【设计意图】:
通过视频的观看,让学生详细了解制造陶瓷的工艺,了解陶器与瓷器的区别。为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提供保障。


9.教师过渡语:一件优秀的陶瓷艺术品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去欣赏,造型与装饰。造型指陶瓷整体的构造,装饰指的是陶瓷表面或者内部的图案设计。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人类审美需求也在不断提高,陶瓷的造型与装饰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尤其是陶瓷的装饰,不同时期的古代陶瓷艺术品的装饰图案涵盖了当时的中国文化和社会习俗等等。现在请大家一起看书,学习了解这些装饰图案的内涵。
10.学生自学课本、翻阅自带的有关陶瓷装饰图案的资料。
11.学生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有关图案的知识。
学生汇报归纳:鱼在中国语言中具有生殖繁衍的祝福含义,彩陶上的鱼纹是多子多孙的象征;瓷器上的龙纹样和云纹样很多,这些吉祥纹样内容反映出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执著追求以及对生活的美好憧憬。……
12.教师归纳: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许多向往自由、追求美好生活、寓意吉祥的图案。这些图案巧妙地运用人物、走兽、花鸟、日月星晨、风雨雷电、文字等,以神话传说、民间谚语为题材,通过比拟、双关、谐音、象征等手法,创造出图形与吉祥寓意完美结合的美术形式。我们把这种具有历史渊源、富于民间特色,又蕴涵吉祥企盼的图案称之为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吉祥图案是以象征和寓意来实现其价值的,中国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在陶瓷装饰中尤为表现突出,丰富了吉祥图案的表现力,形成了画中有意,意传吉祥的普遍现象。东周作为吉祥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象征四方顺达吉祥。东周时期的吉祥纹样,不仅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充分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生活。 唐代,经济繁荣,此时的吉祥如意题材众多,色彩华丽,气势雄厚典雅。牡丹一直具有百花之王的称号,又象征着富贵繁荣,于是便有龙凤牡丹,凤穿牡丹的图案。展现在陶瓷上的牡丹纹样,姿态各异,给人以欣欣向荣的感觉。宋代陶瓷装饰常表现一些吉庆内容的纹样,如:牡丹纹(代表着富贵),婴儿嬉戏等等。 明代,吉祥图案题材陶瓷装饰在这一时期得到广泛应用,成为装饰的主要内容,如:五谷丰登,平安如意,年年有余。
 

【设计意图】:
学生以书本为媒介,开展自主学习,了解陶瓷装饰图案的相关知识。

(四)巩固知识,拓展探究。
1.教师过渡语:我们了解了中国古代陶器、瓷器的发展史,了解了它们的艺术特色,学习了鉴赏的基本方法。现在请大家做鉴宝师,来鉴定老师带来的陶瓷艺术品是仿的什么时期的陶瓷作品,用你刚学习的知识简单介绍它们的特点。
2.教师展示两件陶器两件瓷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全面的鉴赏。(图13—图16)

(图13) (图14) (图15) (图16)

【设计意图】:
将所学知识服务于生活。鉴宝师鉴宝的活动让学生在拓展探究的同时体会获得知识的快乐,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制作练习,实践探究。
1.教师过渡语:同学们学会了鉴赏古代陶瓷艺术品,接下来我们一齐感受一下原始先民的制陶的程, 进行“徒手捏陶”竞赛。
2.教师演示制陶步骤。
3.教师布置作业要求:运用泥工技法仿制陶器的造型与花纹,并在其中表现一定的想法与个性。
4.学生尝试制作,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图17) (图18) (图19) (图20)

(图21) (图22) (图23)
(图17—图23为部分学生作品)

【设计意图】:
学生在制作实践的过程中,提高了思维想象能力,造型和审美能力。

(六)展示作品,汇报交流。
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交流创意,相互评价。让学生大胆发表意见并与同学交流。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建立自信心。
 


(七)课后拓展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祖国古代陶瓷文化,学会了鉴赏陶瓷的基本方法。请同学有机会常到陶瓷店、博物馆,运用自己所学的有关知识去看去品,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眼界,最终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
七、教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了解陶瓷的发展史、不同时期陶瓷的艺术特色。整节课充分体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标理念,通过 “陶瓷艺术博览会”; 扮诗人诵读赞美青瓷的诗文;“徒手捏陶”竞赛等一系列生动有趣活动的开展,最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的教与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本节课既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更注重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爱上祖国的传统文化,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