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料阅览美术高中美术
培养审美的眼睛
发布者:吾爱  来源:zhaojiaoan.com  

《培养审美的眼睛》

《培养审美的眼睛》是艺术欣赏——美术的第一课,也是和高二学生第一次见面,第一印象至关重要,我做了如下的导入,
方案一:自我介绍法导入:
介绍自己学习绘画的经历,给学生看我的收藏:
一、在老家河边捡到的明代时期的瓷器碎片
二、收藏的汉代墓砖
(以上两件暗示美术包含很广阔的门类,也可以让学生触摸历史)
三、介绍自己高中时代最喜欢的一幅画,引发思考:你们是否有类似的经历?
以上三个设计旨在真诚地向学生“推销”自己,使学生首先对我有所了解、让他们触摸历史痕迹,来达到对美术课产生兴趣,进而自然地进入课堂
方案二:名人案例法导入
板书:17×2×45÷60=25.5(小时),这就是我们班一学年所有的艺术欣赏课的时间,这25个半小时看不完一部连续剧,看不完一部名著,那为何要在你们学年中安排这么25.5小时来学《艺术欣赏——美术》呢?我讲解以下的一则消息
钱学森:科学创新不能缺艺术修养
 7月29日上午9时许,温家宝迈进解放军总医院康复楼,来到“人民科学家”钱学森的病房,送上鲜花。钱学森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航天科学的奠基人之一。温家宝亲切询问钱学森的身体和生活情况,祝他健康长寿、生活愉快。
  温家宝告诉钱老,“现在,我们也像上世纪50年代那样正在组织制定新一轮科技发展规划,确定了重点领域、关键技术,还确定了十几项重大专项。”
  钱学森专心倾听。温家宝继续说:“这些专项分布领域比较广,涉及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先进制造业、空间科学等。其中,就有很多您关心的航天项目。”
  “您说的我都同意。但还缺一个。”钱学森思维敏捷地说。
  “好哇,我就是想听您的意见。”温总理亲切地说。
  钱老接着说:“我要补充一个教育问题,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问题。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没有这些是不行的。小时候,我父亲就是这样对我进行教育和培养的,他让我学理科,同时又送我去学绘画和音乐。就是把科学和文化艺术结合起来。我觉得艺术上的修养对我后来的科学工作很重要,它开拓科学创新思维。现在,我要宣传这个观点。”……
进而引入我的观点:学好艺术可以拓宽我们的思维,对学习和整个人生都有帮助。
导入过后则进行一些提问,如下:
“什么是美术?包括哪些门类?”
列举四大门类的作品,用中西方对比的方法,比如绘画采用的是西方油画列维坦的《金色的秋天》和我国宋代时期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让学生通过欣赏试图评述一下二者的区别,以此方式对比了《米诺斯的维纳斯》和亨利摩尔的《斜卧像》、巴特农神庙和流水别墅(现代建筑),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评述美术作品,强调了懂得欣赏美术作品也是一种美术素养,通过美术欣赏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美术素养是现代人文化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列举了我国城市中大量的垃圾雕塑让学生了解到美术素养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我们要从自身做起,成为一个有高尚审美情趣的人。
  
  在讲解如何欣赏美术作品的时候我强调了“读画”和“品画”,让学生凝视《蒙娜丽莎》,学生描述自己看到后的感受,也可以让学生用词语概括,通过分析齐白石老人画的虾,懂得品味作品的内涵和韵味。结尾用了蒋勋《梦想与创造》的一段话:

美术使人类保有着想的权利。

美,是一种看不见的竞争力。

美若是丧失了,也就真正失去了竞争力。

课后感觉:这届高二学生的整体素质都不错,但在美术素养、表达个人观点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很多学生逐渐的对美术失去了兴趣,反思这个原因的时候我觉得是整个的美术教育的盲区太多,从幼儿园开始到初中,美术教育往往偏重于对绘画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保持学生对美术的热情,值得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