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料阅览美术初中美术
七年级美术欣赏评述课教案 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
发布者:吾爱  来源:zhaojiaoan.com  

七年级美术欣赏评述课教案

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  

课的类型:美术欣赏评述课
授课年级:七年级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材分析:
此课通过列举以劳动为题材的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让学生从多角度欣赏和认识劳动美和劳动作品的美.了解同一题材下不同形式,不同风格所体现的不同思想内涵,不同时代精神.从中知道中外美术发展的概况.本课列举的十三幅作品,包括了油画,中国画,木刻,雕塑,砖画五个画种,并且时间跨度大,绘画风格,社会背景差异大.涵盖面如此广泛的内容,想要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内使学生感受到作品的思想内涵,即使是教师一言课,满堂灌都只能勉强完成教学内容.想要在"深"度和"广"度上让学生感知作品,感受作品,体验作品,教师必须少而精地选取典型作品进行范例教学,引导学生探究性地学习欣赏方法,才能达到一叶知秋的目的.

学生分析:
进入初中,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学生必须从直观的卡通画欣赏转入富有内涵的艺术作品欣赏中去.相比色彩鲜艳,形象可爱,富有动感的卡通画,油画显得过于凝重,抽象画不可理解,而古代的绘画又显得笨拙简陋.在满脑是卡通明星的孩子眼里,课本上的艺术作品实在难以引起他们的兴趣.即使教师讲的再好,往往也是言者谆谆,听者邈邈.因此,只有激发学生兴趣,加强多方位刺激,才能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受.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作品了解不同作品的不同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以及作品体现的不同思想内涵.
2,提高学生对艺术(美术,音乐)作品的审美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对劳动的正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

教学重点:艺术作品体现的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如何表达欣赏作品后的感受.

教学过程:
1,采用提问式导入新课.
举例说体验劳动后的感受.如:建筑工地——热情高涨,打谷场——丰收的喜悦,纺织厂——有节奏的繁忙等.
(通过举例方式,创造想象空间,激发学生畅谈自己经历劳动或者所见所闻的劳动后的感受.让学生口头描绘劳动画面,劳动感受.营造一种讨论热烈的气氛引入新课.)
2,导语:今天我们来了解艺术家是如何表现劳动场面,表达劳动情感的.引出课题: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出示学习目标.教师讲解目标.
3,请同学注意.听:音乐的节奏,旋律,速度,力度,情绪.看:画面的构图,色彩,明暗,形象,风格.
播放图片《在激流中前进》,《粮食》.音乐片段《黄河船夫曲》,《扬鞭催马运粮忙》,《庆丰收》.
让学生配对音乐与图片,并说明理由.引导学生围绕看,听要求运用专业术语回答.
如:《黄河船夫曲》——《在激流中前进》,题材相同,作品流露的情绪相同.
《黄河船夫曲》:声音浑厚,有气势.通过短促的喊号声和渐强的梯度节奏表现了划船动作.感觉经过紧张的险滩战斗,船工心里充满着愉快,希望与光明.
《在激流中前进》:色彩凝重,用笔粗放,构图有些偏.运用衬托和对比的手法表现河的大,船的小;浪的险,人的艰.
两件作品都表现了船工的惊人力量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用这种方法回答另一幅搭配好的作品《粮食》——《庆丰收》.
4,设问:作者为什么要这样画?这样画有什么好处?作者通过作品想告诉你什么?
引导学生发掘作品的思想内涵,概括艺术的风格.
5,分析音乐与美术在表现方式上的不同.(屏幕显示)
[音乐]以有组织的声音表现事物和人的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通常认为,音乐的基本组织形式包括旋律,节奏,速度,力度,和声,复调,曲式,配器等.由此奠定了不同音乐作品的艺术品格和审美特征.
[美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具有造型性,空间性,构成性特征的表现手段,创造出直观形象的艺术.绘画借助于线条,明暗,色彩,解剖,透视等造型手段,创造反映事物审美属性的图象,表现其内容和社会意义.
6,学生概括绘画作品欣赏要点,教师归纳,屏幕出示:
·绘画角度:欣赏作品的构图,色调,用笔,形象等.
·绘画背景:了解作品的社会背景,艺术环境,绘画风格.
·作品思想:通过作品题材,表现场景感知表达的思想,体现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