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肌理》教学反思
在美术教研活动中,我教学的内容是14册美术教材第9课《奇妙的肌理》,我的教学反思如下:
一、游戏激趣
游戏教学是真正实现了“愉快教育”,减轻学生负担,事半功倍的好方法。它的必要性表现在:游戏教学符合新课程“愉快教育”的指导精神。“愉快教育”的实质是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游戏教学正是通过游戏的形式使这一变式成立的。每一个孩子都有表演欲望,渴望展现自我。主动活泼的游戏既能吸引孩子们自觉参与,又能为学生们提供成功的机会。本节课中,我设计了一个小游戏:第一环节:我事先准备好一些物品如石头、玉米棒、苹果、布料等放在一个开有小孔的纸盒里,然后请同学到箱子里摸一摸,根据自己的感觉,说出摸到的物品名称。游戏激趣,学生的热情高涨,气氛活跃,我再适当地加以引导,使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理解了什么是肌理,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关注周围事物的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生活教育
整个教学过程蕴涵着丰富的生活教育内容,紧紧围绕主题,从感受大自然的肌理到生活中寻找肌理,让学生感知生活的美好,感受到生活的奇妙。在课堂演示中把教师的思维方法通过演示传授给学生,学生产生了立即动手投入创作的欲望。在教学中以美术为本位,审美为核心,精心建筑探究学习过程。较充分地体现了
“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实践”等教学先进理念。
三、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兴趣是学习的情感因素,参与是学习的行为因素”。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学习,观察力敏锐、记忆力增强、想象力丰富。本课从人们的认知规律出发,始终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游戏、实验等方式,吸引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活动,鼓励学生自主、自由地去发散思维、创造性地想象,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运用自己已掌握的工具材料,发挥全部技能去表达自己的美感和塑造自己喜爱的形象。
四、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
实现现代多媒体技术的组合,达到直观、形象、生动、多角度、立体式地展示美术教学的内在规律,有机地与其他学科联系和交互影响。使美术课堂教学让人耳目一新,具有新的突破。使教学化难为易,化复杂抽象为直观形象。同时也为学生提供包括视觉、听觉、触角等多样化的外部剌激,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认知和学习途径。在有限的时间里,加大教学密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同时通过投影屏幕,丰富直观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加强了记忆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也丰富了想象。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智力。
五、合理评价,获得学生信赖
学生不管是完成作品还是思考问题,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然后对具体的作品要做具体的分析,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帮助他们提高思考分析与实践能力。合理的评价可以建立起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同时也传递给学生一种信息——公正、公平的评价方法。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多种的,可以采用学生自评或互评,再结合教师的点评,最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确立正确的审美理念。
本节课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我认为从自身来讲,我教学时的语言不够丰富,这个缺点我会尽快改掉。另外,在学生创作环节中,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完全投入,只是做在那里看。我对这部分有些忽略,今后应该对这部分学生多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