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料阅览美术四年级美术
五谷作画教学反思
发布者:吾爱  来源:zhaojiaoan.com  

我们这节课是校本课程,采用的是两位教师同时上一堂课,打破了传统的一师一堂的教育模式。我理解的校本课程就是针对本校学生实际、课程实际,让学生短时高效的掌握技能,在这个结果一定的大前提下,它的过程可以多样化。我们今天就采用了大家喜闻乐见的娱乐竞赛形式展开教学,并自己编了一首儿歌“作画先定位,两心坐菠萝,心中走天桥,上下各两人,人人是乡亲,两边对称分,年年常走动,乡亲格外亲,团坐菠萝上,来把葡萄分;行行趟趟不规则,鱼鳞排列半圆围,点上高光馋你嘴,叫你心痒流口水,加上落款盖大印,一幅作品呈给谁?”让大家在轻松、愉悦、诙谐,同时又不失现代生活节奏的状态下高效地释放自己的激情,展现自己的能力,而不把学习当成负担。我认为教师除了科目本身的教学以外,还要不失时机的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
(一)合作教育:让学生明白成功属于合作团队的每一份子,为了赢得最终胜利,一定要仰仗“人和”。适应合作者,要有合理的分工,发挥各自的长处,能画则画,能写则写,涂胶、撒米、勾线络,包括收拾整理,一应事物必须做到精诚合作,不能有拈轻怕重的思想,也不能有主角与配角的区分“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自己的行为习惯要符合团队的大局,不能以自己为中心,时刻要以大局为重。在分工给自己以后又能独当一面,不推诿。能分能合,而且恰到好处,收拾整理、分类归档、干净利落。让学生适应我们这个法制社会,处处遵守规则。
(二)口语表达教育:每次做完后让学生讲述自己的制作过程和所要表达的意境,以及画面之外包含的精神。这就需要学生平时多读书、多写作、多交往,还要对画有一定的理解。平时积累词汇,对画面设计的创意独特,引申为自己的精神寄托,表现自己的思想。
(三)习惯探究:人们常说,培养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培养一种性格,收获一种人生。在制画中,一是培养发现思维,二是培养创新思维,三是培养习惯思维。让行为习惯渗透于思维,成为不自觉的本能,比如谷物和工具的摆放次序,合作中的协调,制作中的先后顺序,收工后的现场清理等等。都是一种习惯的培养,从小养成这种良好的习惯会让他们受益终生。

当然除了这些教育和美术技法之外,更重要的是它的本位思考——五谷画。
(一)教学相长:两年的五谷画教学教会了我很多,紧跟着孩子们在创新的脚步中走来。他们的“白米上色”理论经过大家的应用得以推广,整幅画只用一种白米,提前把米染成各种需要的色彩备用。
在制作中采用刻章的表现方法,有阴章、阳章。在颜色上有平涂分色的大写意,也有黑米走边、色米填充的工笔画法。在《十二生肖》中可见一斑。
在制作中发现的小窍门,在狭窄的地方,比如走线时,用手指太粗,小米太小用镊子夹不住,就用筒装豆子理论。即用废笔筒或干脆用废纸卷成筒状,装上米一点点倒在线上,又整齐又快捷,有工笔画的精细。遇上大空间时,先大面积涂上胶,用手抓一把米撒在上面也很过瘾,像大手笔的写意画一样。
还有同色不同米:比如都是白色糯米但是有长有圆,我们可以各尽其用。做“梅花”时就是用了这两样米,长米作花瓶,圆米做花朵,中心用黄米留空法,做出来的作品很有意境。
一些特殊的地方用特殊的材料,有鸡毛、蛋壳、果皮、秸杆、种子、塑料珠、子弹、甚至沙石、土粒,只要有发现美的眼睛,任何东西都可以为我们所用。
(二)存放的探究:按理说制画前应该先把谷物做好防腐处理,可是基于安全考虑,孩子们总是在用手摸,另外每个孩子上课时从自家带的一些米,如果再把防腐处理过的粮食和自家的粮食弄混了,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我们都是用天然的谷物作画。可是去年六一的一些作品过了一个暑假全成了蛀虫的食粮,连一点眉目都看不清了,也是让我们头疼。后来作的画,我就上了清漆,但是有味,不环保,也不能让学生操作。今年我就在找一种既不变质又健康环保的东西让学生们都尝试一下作品的整个制作工序。不能只停留在作画上,不然,他们送给朋友的作品不能过夏天,也是一种遗憾。这也是今年我们五谷画校本课程的最终目标:每人制作一幅完整、耐久的五谷画作品。
总之,我们是把生活交到孩子手上,把发现和创新带在身上,把特长展示出来,使个性得到充分张扬,这就是我们学校的特色,也是我们五谷画课堂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