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一课——《聚聚散散》
课程领域:造型*表现
教材分析:
在上两册的教材中,都有过以叠词为课题的造型表现与欣赏评述相结合的有趣的课,引导学生在游戏式的活动中体会构图中的聚与散的关系。
1、教学内容:《聚聚散散》是一节造型*表现领域的美术课。绘画对象比较抽象,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对聚集与散开的感受也是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通过让学生多动手、多观察,在轻松的氛围中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表现自己的感觉、心情和丰富情感体验,从而培养学生探索、关注、创造、表现身边事物的能力。
2、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聚聚散散》一课内容虽然抽象,但它并不孤立存在。编者在编写过程中始终抓住了与学生切身感受联系的一条线:在上两册的教材中,都有过以叠词为课题的造型表现与欣赏评述相结合的有趣的课,基本遵循了由简到繁、由浅到深、由感性体验到理性认识的发展循序。考虑到中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的特点,它强调的不是对形象的把握,而是要求学生通过实际体验与造型游戏,尝试运用绘画、拼贴等方法大胆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游戏、实验等掌握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在玩中体会聚和散的感觉,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情感领域:通过欣赏吴冠中的作品和学生作品扩大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聚和散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能表达自己的感觉、心情,丰富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体会聚和散的感觉。
教学难点:
用各种形式表现聚和散。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颜料、彩纸、剪刀、胶水、教师范画等
2、学生准备:颜料及绘画工具,彩纸、剪刀、胶水等材料。
教学环节:
通过本课的活动,学生不但能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学会如何掌握聚与散的变化,而且能培养他们积极的参与精神、丰富的感觉能力、大胆的表现能力以及综合的评价等多方面的能力。
活动一:
欣赏导入
1、让学生欣赏课本上的作品,请学生说说作品中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
2、教师介绍吴冠中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点的位置及产生的肌理效果。
3、出示课题——《聚聚散散》
二、体会大师作品中的韵律:
师:请大家欣赏后小组讨论:“你最想为大家介绍哪幅作品?作品描绘了什么?”
师:在大师的作品中《春如线——疏、密》为我们描绘了不同的春天,你能比较一下这两幅作品给你的不同感受吗?
生:... ....
教师总结:女长发般的垂柳传递了生命的信息。宣纸上彩墨点点,如春雨播洒池塘;又如春花灿烂点点梨白桃粉、迎春黄。”
通过欣赏你能不能找出吴冠中老师绘画的特点,体会其中的精髓。(板书:点线结合)
师:在大师的笔下“点就是跳跃的音符,线就是舞动的长袖。”他运用点和线歌颂了江南,歌颂了春天,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无限眷恋。
“大师与大师”:同样都是用点和线来作画,吴冠中和西方画家波洛克、凡高又有什么不同呢?课后同学们可以通过查阅画家资料和搜集他们的作品进行对比。
活动二:游戏体验
1、教师语言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是否有见过聚和散。
2、师生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现聚和散。
4、师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范例。师生共同研究课本中范例的制作方法。
指导创作,实践体验
1、你觉得聚聚散散怎样结合表达?你打算用什么绘画形式来表现呢?(点、线、色彩或拼贴等综合形式表现)
2、画完之后可以像老师一样给它配上一段优美的文字(课件出示)
3、学生作画,老师巡视指导
绘画的指导,帮助学生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想法。
评价作品,体验自己成功的快乐。学会欣赏他人,关注伙伴的作品。发表自己的审美见解,多角度评价作品并学会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价,诠释作品。
4、小结延伸:
聚聚散散真是太奇妙了,只要我们用心去体验,就会发现我们生活中许多美好的东西!
5、收拾整理
妥善保管课上作品,收拾绘画工具、材料。
教学评价:
1、学生能否参与课前准备活动,自觉划分小组。
2、学生能否将不同聚散程度的东西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并展开联想。
3、学生能否熟练地使用准备的工具材料。
案例反思:
在整个教材体系中,本课与前两册中相关课程内容构成一个新的抽象理念和情感的课题,强调学生对生活的领悟和情感的表达。这课的主要内容是尝试用不同的点、线、面、色彩大胆地表现聚集与散开的感觉。通过本课的活动,学生不但能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学会如何表现聚与散,而且能培养他们积极的参与精神、丰富的感觉能力、大胆的表现能力以及综合的评价等多方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