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案例及反思
(一)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共同富裕、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2.教学目标
(1)了解共同富裕的含义;
(2)理解如何实现共同富裕及其意义;
(二)学生分析
(1)学生对于共同富裕这一国家的基本情况是有所感爱的,但这种感觉是表面的不系统的,老师要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和分析让他们清楚而全面地了解认识自己国家的基本情况。
(2)“共同富裕”的理解学生在思维水平上有一定难度,他们的知识背景过于单薄,也需要布置他们去收集和了解一些相关情况。
(三)教学设计
一、用提问“我国基本经济是什么?社会主义本质是什么?”(共同富裕)导入。
二、新授:
1、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共同富裕?------what
(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一个过程-----先富带动后富;它不等于同时富裕、同步富裕)
教法:利用“先富带动后富,共奔富裕路”图理解定义;利用“同富不同路”图理解致富方式。
2、为什么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意义)?------why
教法:通过合作探究,引导学生理解:
(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性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
3、为实现共同富裕国家制定哪些战略?有哪些措施?(如何实现共同富裕)-----how
[战略:西部大开发;“三步走”战略(内容、现阶段生活水平、远景目标);
措施:征求个人所得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免除农业税;两免一补,希望工程;安排下岗工人再就业;建移民区]
(教法:通过讨论探究,引导学生理解)
4、课堂延伸
组织学生讨论:你能为实现共同富裕做些什么?
5、课堂小结。加深学生对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
(教法:在讲解的过程中,做练习)
(四)教学反思
1、备课时备“学生”,是这一堂课成功的关键所在。“共同富裕”的理解学生在思维水平上有一定难度,他们知识背景过于单薄,需要提一些学生身边的问题,突破教材的局限,使课本学习与课外拓展有机渗透,能使学生较全面的认识“共同富裕”。重视学情,备好学情,用好学情有利于教师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2、充分挖掘教材才能完成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中我们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是仅仅把教材完成,还是以教材为依托完成课程目标?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教学理念,是新课标与过去教学大纲的本质区别,所以我们必须站在新课标的角度挖掘教材,利用好教材中的辅助材料(名人名言、插图及小字部分材料)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预期效果。
3、在教学设计和课程实施过程中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避免以往因教案设计的主观性而忽视了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体。通过提问,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不盲目备课,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4、成功地进行了师生的角色转换,使老师真正成为了学生构建知识的支持者、辅导者、合作者。同时,也体现了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功能,通过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提高认识,指导学生的今后行为。在老师的牵引点拨下,整个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5、讲练结合,利用做练习册上的题目理解新知识,同时也教给了学生一些解题的技巧。
6、本课中存在的不足是:老师还是讲得太多了,学生的讨论交流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