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
《做事不拖拉》是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第四单元“我长大了”中的第一课。在第一课时中我设计了四个活动:“小小剧场”、“你我话拖拉”、“教你一招”、“谁又快又好”,通过系列活动,旨在让小朋友了解拖拉的害处,体验做事不拖拉的快乐,学习抓紧时间、掌握时间,克服小学生常犯的拖拉毛病。
新课标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是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以儿童的年龄特征、经验背景和学习兴趣等为设计基础,将知识、技能教育的要求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融为一体。根据这个理念,我在设计第三个环节“教你一招”时,先让小朋友们看了自己班里的小朋友做事又快又好的录像,并请她介绍了这样做事又好又快的方法。我本想让小朋友们通过自己身边的成功经验感受制作时间表这种好方法并按着它去做,能做事又快又好,并体验这样做后带来的喜悦。可凡事都有两面性,没想到正是这段生活录像给学生产生了影响。于是在说做事不拖拉的办法时,小朋友们的思维定势了,大多说的是自己在生活上不拖拉的方法,至于学习、劳动上尽管也存在着拖拉的现象(在第二个环节“你我话拖拉”中已讨论到),但很少小朋友说到,或者说根本没有涉及。可惜我这个老师没有意识到,没有给予学生及时的引导,以至于后来在“金苹果”上书写做事不拖拉的好方法时,大部分学生只写了在生活上不拖拉的方法,等我意识到这种现象时,为时已晚。
我们知道《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个活动型的综合课程,活动是教师教与儿童学的主要形式,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儿童直接参与的多姿多彩的活动与行为实践后实现的。在这样的课程中,“教师主要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是引导、激发和深化儿童活动的人”。在上述的案例中,如果我能及时发现小朋友受录像影响而思路狭窄并予以适当的引导,那在后面就不会出现只是生活上做事不拖拉的好方法了。
这堂课给我很大启发。《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新课程,我与它已同行一段时间了,我越来越感到我们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认真钻研教材,积极探索研究,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能给予他们正确的、适当的引导,真正使小朋友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得以体验,才能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