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料阅览思品一年级品德与生活
浙教版一年级下册思品教案 我们的教室 我们的家
发布者:吾爱  来源:zhaojiaoan.com  

浙教版一年级下册思品教案
第三单元 我在班级中教案
三、我们的教室,我们的家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道做值日时,只有分工合作好,才能做得有快又好。
2、 学习分工合作的方法,愿意做好值日工作。
3、 知道教室等公共场所的卫生需要大家来维护,能养成一些卫生习惯,努力做好卫生保洁工作。
4、 懂得要爱护公共财物的道理,做值日时爱护卫生用具。
课时建议:2课时
第一课时
活动目标:
1、懂得什么是公共财物,公共财物要大家共同爱护的道理。
2、愿意做个清洁小卫士,能做一些基本的卫生保洁工作,养成一些良好的卫生习惯。
活动准备:
1、排练小品《随地吐痰》,制作简单的课件《教室里的对话》。
2、拍下校园里学生平时使用公共财物的照片。(不出现人物的面貌)
3、自制清洁小卫生帽若干顶。

活动方案参考:
一、教室里的对话
1、检查每个学生的桌子和椅子的使用情况。
2、直接观看动画片《教室里的对话》
3、看了刚才的小品,你有什么想说的?
4、揭示公共财物的概念。(用具体的列举解释让学生明白哪些物品属于公共财物)
5、面对这些集体的公共财物,我们该怎么去爱护呢?(展示校园里学生平时使用公共财物的照片,没有条件拍的可用书上的图)
二、清洁小卫士
1、 谈了那么多关于如何爱护公共财物的话题,下面要看看我们班有哪些人是个爱护公物讲卫生的好孩子,我们就要给他戴上清洁小卫士的光荣帽。
2、 评选清洁小卫士。(小组推选,要有具体的事例来证明。)
3、 请刚评选上的各个项目的清洁小卫士现场给大家作个报告,看看他们是如何做到讲卫生的。在座的同学也可以现场考考他们。(提供用具及场景,如剪刀、梳子、小品《随地吐痰》等)
4、 课堂总结:
不仅仅对于我们教室里的公共财物我们要爱护,走出教室,我们的校园公共财物,我们也要爱护,走上大街,来到风景旅游点我们更要爱护公共财物,愿你做一个真正的清洁小卫士。

第二课时
活动目标:
1、知道做值日时,只有分工合作好,才能做得有快又好。
2、学习分工合作的方法,愿意做好值日工作。
活动准备:
1、 《值日生轮流表》及值日工作的具体分工图(一份工作一张图,可以是简笔画)。
2、 歌曲《劳动真光荣》和课文《今天我值日》。
3、 勤劳小蜜蜂奖牌。

活动方案参考:
一、劳动真光荣
听歌曲《劳动真光荣》
1、 投影出示整洁的教室和《值日生轮流表》,你发现这两者有什么联系吗?(用歌曲和一张《值日生轮流表》让学生明确教室的整洁是因为有值日生的辛勤劳动,从而产生尊重值日生的情感。)
2、 出示儿歌《值日生》,学读儿歌。
3、 从儿歌中你看出了什么?(顺势引导学生探讨值日工作有哪些及具体的分工问题)
4、 讨论: ①我们做值日时要完成哪些工作?(在黑板上按方位贴上图)
②我们做值日时该怎么分工呢?
③对照我们的《值日生轮流表》,想一想我们值日时的分工合理吗?该怎么分大家才满意,才能把卫生工作做好?
④要把卫生工作做好仅仅是分好工就好了吗?做值日工作还要注意什么?
5、模拟值日:根据班中的值日生安排表,拿上黑板上的贴图,进行模拟劳动。看每组分工是否合理?动作是否迅速?打扫完后教室是否整洁美丽?评选出最佳劳动组合,颁发最佳组合值日小组奖。
二、勤劳小蜜蜂
1、结合刚才的模拟劳动,根据前期的值日表现,评选出“勤劳小蜜蜂”。
2、听故事《今天我值日》,说说你想到了什么?
附:
今天是我值日。放学后,我拿着扫把和簸箕来到公共场地。哎呀!大地妈妈身上怎么有那么多花花绿绿的斑点?是什么呀?告诉你吧!是垃圾和树叶。我飞速跑到自己的“领地”上,认认真真地扫起地来。唉,扫地这事儿,看似容易,可做起来也挺累的。那树叶真像淘气的小男孩,我好不容易把它们扫干净了,一阵风吹来,树叶又从树上慢慢悠悠地落了下来,刚被扫得干干净净的地又披上了一件花衣服,气得我火冒三丈。可生气也没办法,我只得拿扫把重新扫。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扫好了自己的“领地”。我又去帮蒋玄扫。“哇!你的‘领地’还这么脏啊!”我忍不住大叫起来。于是我俩齐心协力,分工合作,扫起蒋玄的“领地”来。扫了地,接下来就是倒垃圾,我拿着沉重的红桶向垃圾坑走去。我俩看着干干净净的地,会心地笑了。
3、课堂总结。

本课内容调整的说明:
本课在教学时我作了调整,把清洁小卫士和教室里的对话这一课时内容提到了第一课时,因为根据内容,我的理解是,学生只有懂得了教室里的公共财物要爱惜,才会在使用过程中即每天的值日工作中好好爱惜卫生用具,才会用正确的方法去使用。也就是只有在情感上认同桌椅板凳,扫把抹布有生命要爱护他们,才会在每天的值日学习行为中去真正好好爱护他们。所以我在教学时先让他们懂得这个爱护公物的道理,然后再让他们去探讨对于每天都做的值日工作中要用的卫生用具是如何爱护的,从大到小,从抽象到具体,适合孩子的认知特点。基于这样的考虑所以我把这部分内容放到了第一课时进行教学。当然仅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