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料阅览思品一年级品德与生活
神奇的种子教学设计
发布者:吾爱  来源:zhaojiaoan.com  

辽师大版一年级品德与生活 第四单元 搜集种子过冬天教案
神奇的种子
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对未知事务的好奇心,引领他们解剖种子,猜想种子的秘密。
2.引发联想,从种子的构造想到它长成植物时的变化。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解剖种子,发现种子的秘密。
教学难点:引发联想,从种种的构造想到它长成植物时的变化。
教材分析:通过解剖黄豆、花生等的种子,探索种子的秘密。通过寻找种子,了解种子的结构,亲近自然、热爱自然。在玩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学生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年龄比较小,动手能力比较差,但是对周围的事物兴趣比较浓,好奇心强,应针对学生特点,降低观察难度,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
课前准备:课件、泡好的黄豆、放大镜
教学过程设计:
一、 引导新课:导语: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粒小小的种子在泥土中睡醒了,(课件展示:一粒种子萌发的过程)就长成了漂亮的植物,那么这小小的种子里面到底有什么秘密呢?让我们一同去探索吧!(结合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采用播放录像和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进行探索的欲望。)
二、 课前展示:请同学们把自己认为是种子的东西介绍给大家。(学生可以带来自己认为使种子的东西,是不是种子这些种子能不能发芽教师不要做过多的要求。)
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泡好的黄豆的种子,我们一起来观察它们吧。
1、请每组派一名代表给同学分发泡好的黄豆的种子。
2、请同学猜想一下,种子里面回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让学生猜想,学生有可能给出各种答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3、学生汇报。(可能是一棵小苗、可能有叶子、可能有芽等)
4、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神奇的种子》(板书课题)(双子叶种子学生观察比较容易,教师选择黄豆进行观察)
三 、讲授新课:
1、请同学们掰开黄豆,再按从外到内的顺序解剖和观察黄豆,种子看看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如果看不清楚,可以用放大镜观察。(学生边实验,边探求,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还帮助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小组讨论将来种子的每个部分会长成植物的什么。猜一猜,两片豆瓣有什么用呢?(不是让学生都认识种子的结构,而是要让学生通过解剖种子这一活动,使他们在对探究食物内部的事物产生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意愿。)
3、播放“黄豆萌发的动态过程”让学生观看、讨论,总结出黄豆种子各部分结构的作用。
4、小组选出一名同学做代表将自己解剖种子的发现向全班同学宣布。(让学生通过实物投影仪进行展示。)
教师板书:神奇的种子
胚:子叶:两片,贮藏营养物质
胚根:发育成根
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
5、学生掰开自己带来的种子,观察里面的结构,然后在小组内汇报。(引导学生对身边所发生对身边所发生的平时看起来习以为常的现象产生好奇,关注自然、关注生活。)
6、选出代表在班级内交流。
四、指导学生写好发现卡:
种子的秘密
我发现种子:
我发现种子:
我发现种子:
教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种子的神奇秘密,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认识更多的种子,发现更多的奥秘。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往往由于好奇,萌发兴趣,产生学习动力。因此本节课我根据教材特点,同时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播放录像、提问、学生实验、假设等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刺激学生的思维兴奋点,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使教学变知识传授为问题探究,因此也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创造条件。
首先我根据录像播放的内容设置悬念,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进行探索的欲望。然后让学生亲自动手试验,再探索自己带来的黄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比较小,动手能力比较差,因此在试验过程中选择了比较好观察的黄豆作为观察对象,而且在试验之前为学生泡好黄豆,为学生观察试验减小难度,在指导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种子的时候,为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还为学生准备好了放大镜,让学生通过放大镜细致观察身边的种子,而且还可以把这些种子通过实物投影仪投射到大屏幕上,让全班同学一起观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三、巩固所学知识,进行教学反馈
练习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练习知识才能巩固、深化,才能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促进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新课讲授以后,我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练习题,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当堂巩固和深化,同时通过学生练习的结果,让教师了解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调整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