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料阅览数学六年级数学
一课讲十心得体会
发布者:吾爱  来源:zhaojiaoan.com  

精彩,源于搏和爱
《数与形》“一课讲十”心得体会
虽然我们希望生活是多彩的,但平实是生活的本质,多彩只是生活的点缀。课堂教学也正是如此!课堂教学对教师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学校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我们自身生命价值的体现和自身发展的组成。一节成功课堂是如何体现这种双重价值、它的背后又隐藏着多少艰辛与欢笑,只有执教者和伴随她走过这段历程的人才深有体味。走在《数与形》“一课讲十”的路上,一次次的惆怅和迷茫,在梦中,我哭了;一次次的精彩与收获,在课堂,我笑了……回顾整个历程,我一直在深深思考一个问题,一节精彩的课堂到底源自于什么?此刻,我顿悟!
一、磨课即磨心——山穷水尽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回首磨课道路,聚焦教学中困惑的破译与对策的出炉,在我脑海留下了一幅幅朦胧中隐隐又见灯塔的优美画面。
《数与形》一课是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应该以“重活动,重应用”为宗旨来设计教学流程。一开始,我过度注重课型特点,课中出现了两个困惑。
1、复杂的操作活动占用了大量的教学时间,造成40分钟无法完成例1。最初,是教师引导得出摆一个大一点的正方形至少要增加3个小正方形,然后在黑板上示范,引导学生用不同算式表示后,让学生围绕探究卡,小组合作,边操作边列式边思考规律。结果20分钟时间过去了,没有一个小组把4个大正方形摆好,还有几个小组,因为没根据纸张大小合理布局,造成撕后重摆。没图形,就意味着数与形无法结合,而本节课就是要应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把图形中直角部分与增加的小正方形数对应,和与小正方形总个数对应,才能发现其中的运算规律。没有光哪来灯火阑珊?此时,我心慌意乱。课后,我把小学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做了一个整体分析,发现,作为六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较高的认知水平、观察推理能力,完全可以变操作活动为“轻操作、重观察”活动。即把学生的操作部分改成课件呈现。这种修改既能准确把握课型,又达到了预期效果。
2、开课就通过操作、观察等活动,得出结论,也不符合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因为综合实践活动课,首先要给学生提出一个明确的活动任务。于是,学校领导组织教师召开了第一次研讨会“围绕教学内容,如何在最短时间内,抛出活动任务?”经过商讨,最终以一组简单口算:1+3,1+3+5,1+3+5+7 来观察推测下一个算式是什么,挑战1+3+5+……+99=?从而抛出活动任务“像这种从1开始连续奇数的和可以借助一些直观图形来探究它的运算规律。”
类似这种山穷水尽又柳岸花明的故事还有很多,《数与形》一课,就是在这种不断的“研”、不断的“磨”、不断的“改”中逐步提高。在这次过程中,我不但体验了一步步迈向成功的喜悦,更享受了团队智慧的凝聚力。
二、团队出智慧——百舸争流千帆进 众人划桨开大船
“同舟共济海让路,号子一喊浪靠边;百舸争流千帆竞,波涛在后岸在前……”在《数与形》“一课讲十”的历程中,每次在团队的鼓励和帮助后,我都会不由自主的想起这首歌曲。正如歌词所写,“一支竹篙难渡汪洋海,众人划桨开动大帆船”,教学环节一次又一次的优化,不就是众人智慧的彰显吗?在《数与形》引入环节,在学生通过观察推测后,直接抛出“如果有n个这样的连续奇数相加,和是多少呢?”老师们听课后,感觉这个问题跨度太大且抽象,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经过议课,改为“1+3+5+7+9+……+9999=?”再次尝试后,发现数据过大,只有个别优生知道奇数个数,不能照顾全体学生,最终改为“1+3+5+……+99=?”这种一步步优化的过程,不就是用优秀团队智慧浇灌出来的吗?再如:在课后练习的处理上,最初是3题并重,都是在独立练习的基础上交流,老师们听后很乏味,也不符合“一课讲十”“求出色不求完整,在深、透、活上出彩”的活动宗旨,学校领导又组织老师召开了专题研讨会,最终决定重探第1题,选做2、3题,增加课后拓展题“简介正方形数、三角形数,鼓励有兴趣的学生探究长方形数”。这种改进,既起到了巩固应用的目的,又体现了开放性,同时增加了课的厚度。
虽然每次执教者是我,但是,每节课上,我展示的都是实验小学优秀团队的智慧精髓,获得的成功,都是实验小学优秀团队的智慧结晶。
三、苦乐皆收获——若非一番寒彻骨 难得梅花扑鼻香
经过一次次磨合,一次次优化,我终于收获了一节比较成熟的课。此刻,我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1、 终身学习是基石。
在我选择《数与形》一课后,我把教师用书和教材反复研究了数遍,大脑仍然一片空白,无从下手,因为我的理论支撑不够,造成我对本节课知识内外延的把握、对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等方面显得有些心有力不足。于是,我阅读了有关综合实践活动方面的书籍;学习了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策略;研究了有关正方形数、三角形数、长方形数等相关概念的形成与应用……当我再次走进《数与形》,心中坦荡了许多。事后,我想起了朱熹的一句话:“无一事而不学,无一时而不学,无一处而不学。”而新课改就印证了这句话,它不仅要求教师有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更要求教师有高超的教学艺术、先进的教学理念。在平时教学中,我们除了要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更要研究教育教学理论。如果我时刻用朱熹的这句话勉励自己,践行自己,也不会导致临时“包裹脚”,去品尝现学现卖的苦味。所以,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把自己的课堂经验与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结合在一起,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飞的更高。
2、 集体研究是智囊。
由于教师的教学年限、业务水平、学科专长和教学经验各有不同,从而导致教学水平的差异,而开展集体备课就解决了这一问题。在这次活动中,我先后经历了6次集体备课、议课等活动,针对各环节的预设,想了多种处理方法,所有参议教师群策群力、取长补短,在一次次优化设计中,逐步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也弥补了我专业知识的不足,让我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发展。
3、 领导关注是推力

每每看到这条信息,我都会微笑着再次品味,它如一杯美酒,古朴甘醇,沁人心扉。也正是这条要求中带着关爱的信息,再次激励我要为之一搏。
在这次活动中,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各位教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郭校长、屈校长、刘书记、肖主任、县教研室李老师等,他们多次亲临课堂,人均听评课5节以上;组织了3次优秀青年教师召开专题研讨会,组织了4次骨干教师团队成员召开问题诊断会,凝练经验,查找问题,寻找对策,帮助我冲锋破浪,逐步提高,最终达到预想效果。领导的关注程度也决定着一个教师对待每件事情的态度,所以我想说:“领导的关注,对一个教师的成长很有必要。”
4、 一课讲十是捷径
今年秋季,我校开始开展“一课讲十”名课堂创建活动,本节课也是在该活动中逐渐丰满起来的。在《数与形》一课,我在六年级8个不同的班级进行了尝试,同一个知识点,在不同授课对象的挑战下,在团队智慧的沐浴下,我极尽所能,反复强化思考、修改、实践,让我一次比一次自信的融入课堂、融入学生,和他们一起体验成功,分享喜悦。做到了合理把握课堂节奏,“求出色不求完整”,在“深、透、活”上出彩。正是这种“举一反三、一通百通”的“一课讲十”名课堂创建活动成就了我的课堂、成就了我,让我深深体会到“若非一番寒彻骨 难得梅花扑鼻香”的内涵。
最后,我想说:“终身学习,用心做事、团结协作、大局意识”是一个优秀教师最基本的职业素养,成长中的我一定会用积极的心态进行自我确认与规划。
读者读到此处,不知感想如何,请用一句话为我结尾吧,精彩到底源自于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