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料阅览数学四年级数学
烙饼问题评课稿
发布者:吾爱  来源:zhaojiaoan.com  

评《烙饼问题》一课
《烙饼问题》这一课的内容主要是通过简单的优化问题向学生渗透优化思想,同时让学生从中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感受数学的魅力。本节课,杨老师能够立足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推理、交流等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不同的方法中选择最优方案,在解决问题中初步体会数学方法的应用价值,初步体会优化思想。纵观本节课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从简到繁,层层递进。
本节课上杨老师很好利用了烙一张饼和二张饼的方法,并提问学生:烙一张饼和烙两张饼的时间为什么一样?使学生初步建立了在烙饼的过程中,一只锅同时烙两只省时的概念。接着重点与学生探讨了三张饼烙的方法,烙3张饼的方法在这里是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杨老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先让学生自己“烙”,再是教师示范“烙”,再让两名学生上讲台“烙”。在这一过程中组织学生同桌讨论,汇报,演示,进而学生展开讨论,形成烙饼的方案,展示学生的方案,比较区别两种方案的不同点,从而达到方案的优化。在探索中杨老师很是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的手、眼、脑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整个烙饼过程层层递进,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及时追问,加强思考。
在教学中,教师偶尔也需要通过追问来加强学生的思考,比如:在提升烙饼的时间与所烙饼的个数的关系时,杨老师能够及时追问:“烙2个饼需6分钟,烙3个饼需9分钟……,每个饼需3分钟,有没有不符合规律的?”又如:2张饼的烙法,杨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对比6分钟与12分钟的区别,让学生在对比中初步感悟充分利用空间带来的优势。3张饼的烙法,通过提问:为什么第二次要拿去2号饼?饼后及时追问:“同样是三张饼,同样两面都要烙,同样每面3分钟,有些人要12分钟,有些人要9分钟,这是为什么?你觉得3分钟到哪里去了?学生陷入了深思。是啊,3分钟省到哪里去了,这一个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充分利用资源可以节省时间,还有不要让锅空着,完全感悟到了“三张饼的最佳烙法”轮流烙法,将学生的思维提高到了数学的思维高度,不需言语就能感悟出:“何谓最优方案?”,体验优化思想的目标有没有达到就不言而喻了。这样,不断地抓住时机加以追问,在追问中拓展延伸,从而来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并通过辨析来修正规律。
三、层次分明,体会最优。
整体上看,本节课上杨老师把烙饼问题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层次:主要是让学生体会烙一张饼和两张饼的异同。同的是都要烙两次,时间相同。异的是不同的饼数,却会有相同的次数与时间。让学生体会合理运用这口锅的重要性,也首次感受合理安排带来的优势。第二层次:主要是突破单数饼的烙法,三张饼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在板书的对比中了解为什么9分钟是最佳烙法,渗透最佳烙法的前提是:1.充分利用锅的空间2.烙了几次。了解之后,让学生多种形式充分的去说。第三层次:在学生完全理解二、三张饼的烙法后,让学生去观察体验饼数、次数与所用时间之间的关系。得出2、4、6、8、双数饼的烙法,3、5、7、9单数饼的烙法,同时感知最佳烙法的相同点就能最大限度的利用好这口锅。在这层次分明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不断地体会最优的方法,并把这种方法转化成数学模型,即“饼数×烙一面饼的时间=所需时间”的计算公式。
总之,本节课杨老师总是先让学生想一想可以怎么烙,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再通过动手操作,或对比类推,在感悟最优方法的基础上再来计算烙饼所需的最少时间。这样学生每次都能先去体会烙饼的最优方法,再联系烙的方法来计算所需最少时间,就避免了学生把研究烙饼的方法当成了找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