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吨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11、12吨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道1吨=1000千克,能进行吨和千克间的简单换算。 2.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像和推理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推理能力和估计重量的能力。 3.学生能在数学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地与同学合作交流,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并通过学习渗透节约用水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会对吨和千克进行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若干只装有10千克水的塑料桶。可容纳50千克左右水的大塑料桶1只。 课前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体重,并组织每个学生提一提装有10千克水的塑料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创设情境:出示4个动物过桥图:小熊、小马、小牛和小鹿是好朋友,一天,他们来到一条小河边,发现小桥边有一个标志,是什么呀?(限重1吨) 师:“限重1吨”表示什么意思? 师:你对“吨”有什么了解? 2.同学们说得对不对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吨的认识”(出示课题,板书) (二)新授: 1.直观感受一吨水的重量 (1)估计:刚才每个同学都提了这样的一桶水,你估计这桶水有多重?为什么?(10千克) (2)经历:现在我把这样的4桶水倒入这只桶内,这只桶中的水大约有多少千克?谁认为自己能提起这40千克的水? (3)学生排队尝试 (4)这样的一桶水是10千克,4桶这样的水是40千克,100桶这样的水是1000千克,也就是1吨。 (5)谁听清楚了1吨就是( )千克?(板书1吨=1000千克) (6)想象一下,如果装了1吨的一桶水让你提,你能提得起来吗? 2.直观感受学生体重,加深对1吨的印象。 (1)找个喜欢的同学相互做背一背的游戏,了解对方有多重。 (2)汇报:你背的是谁?有多重? (3)如果按每个同学25千克计算,4个同学有( )千克,( )个同学就有1000千克重,也就是1吨。 (4)让40个学生站立,相互观望,感受40名学生的群体。 3.联系生活,强化对“吨”的认识 (1)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重量用“吨“作单位。下面这些物体的重量都是1吨,你能用吨来说一句话吗? 一头牛重500千克,2头牛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一袋水泥重50千克,20袋水泥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一桶油重200千克,5桶油重1000千克,就是1吨。 一头猪重100千克,10头猪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2)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重量用吨来作单位? (3)老师也搜集了一些用吨作单位的东西。课件出示: 蓝鲸 大象 大型机床 万吨货轮 一车皮的煤 一大堆木材 出示:计量较重或大宗物品的重量时,一般用吨来作单位名称。 4.在具体情景中进行单位化聚(注意让学生说出推理过程) (1)常见的拖拉机载重2吨,也就是( )千克。 (2)T是“吨”的国际单位制符号。有段路路口有一个限载重5T的标志,这个路口最多能让一辆载重( )千克的车通过。 (3)当年曹冲称得大象是6000千克,也就是( )吨。 (4)(课件出示地磅、车辆衡图片)由于科学技术的发达,我们现在可以用地磅、车辆衡直接称出一些很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再也不用向曹冲当年那么麻烦了。 (三)解决问题 1.我们一共学了几个质量单位?他们分别怎样使用?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一块橡皮重约10( ) (2)1头猪重约120( ) (3)1袋水泥重约50( ),1拖拉机水泥约重2( ) (4)中国举重运动员张国政在雅典奥运会上将160( )的杠铃举过了头顶。 2.课件出示情境图:“还记得熊老弟、牛大哥、小鹿和小马一同来到了一座小桥边想过桥的事吗?他们能同时过桥吗?怎么过桥?” 3.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4.如果我们全班同学每人每天节约1千克水,大约多少天就能节约1吨水? 5.节水教育:在我国西北地区,是严重缺水的地区,出示图片。倡导学生“节约用水。” (四)课堂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