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变与不变》教后反思
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是根据课程标准改革理念新增加的内容,主要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方法的教学。本节课是“找规律”这一单元的第一节课,主要是介绍一些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用数学观点发现规律的意识,为进一步学习有关数的排列规律做好准备。整堂课下来,学生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教学中处理得比较到位的有以下几点:
一、在具体情境中,感受规律
一年级的学生对于“规律”一词很难理解,理论的解释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途劳无功的。但生活中却处处存在的规律,学生也在时时接触着规律,于是我把生活中简单的规律现象抽象出来,转变成学生喜闻乐见的“猜一猜”游戏,让这样学生在猜的同时,就在认识着规律,理解着规律的特点。然后在初步感知规律的概念后,就出示了一副生动活泼的场景――六一儿童节联欢会,找一找其中的规律。学生对于这个场景太熟悉了,有的学生甚至还亲身经历过装扮会场的活动,学生的思维一下子从数学课本上飞到了实际生活中,激发了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让学生在观察、猜想、推理、操作中意会,初步感知规律。同时人人能够参与,有利于面向全体,给学生提供思考、尝试的机会。
二、在自主探究中,认识规律
1、这一环节我创设了让学生“猜”的环节,让学生意会,积累感性经验。如猜下一面彩旗是什么颜色?下一个灯笼是什么颜色?下一个小朋友是男孩还是女孩等,都是让学生先自我感受,再听取别人的意见。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独立思考、自我尝试、独立猜想、和体验成功的机会。在学生发现“彩旗”、“灯笼”的排列是有规律之后,让学生讨论一下有什么规律?采用学生“互相说一说”的方法。通过讨论和互相交流,可以让学生教会学生,人人又都有了表达的机会。使课堂真正面向了全体学生。
2、在动手操作摆一摆的过程中,用自己喜欢的规律来设计图案,学生的创造力真是令人吃惊,他们不仅能模仿前面出现的一些规律来创造,有的还摆出了较难的规律。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
三、在合作交流中,探究规律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理解数学知识,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即要学生“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以学生喜欢的“联欢会布置”为主线展开教学,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实践活动中探究、发现事物的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同时,注意发挥群体优势,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合作、交流、协商,以提高学生间相互合作的意识。
另外,还安排了学生摆一摆、欣赏生活中的规律、找找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等,进一步加强对规律的感知体验,从而发散学生的思维,创设出更多、更复杂的规律,培养了他们的大胆创新意识,体现了“玩中学,做中学”的理念。
四、在课程整合中,挖掘规律。
本节课,我主要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体现课程整合思想。《数学课程标准》中有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应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在本课中,我首先利用资源创设一个“联欢会的布置”的情境,让学生在现实、有趣的情境中探索事物的规律,学生根据这一情境中摆彩旗、摆灯笼、摆小花等图形感受规律,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让学生全方位地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的魅力。同时,借助多媒体让学生欣赏规律图片,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尽管这节课作了充分的预设,但还是存在不少问题:
1、找规律,找的方法教得还不够扎实。
2、都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的训练是第一位的,本节课学生的认识向深处发展不够,有待于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