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学反思
整个课堂设计围绕重难点环环紧扣,循序渐进。诵读环节,既注重整体的效果,又关注个性朗读。用语言描述画面,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可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逐层深入地探究的过程,能较好地理解课文的主旨及特点,比较阅读环节,让学生从散文和诗歌这两种不同文体中,理解作者的写作特色。通过学习散文进而阅读诗歌,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但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足:
一、淡化了知识教学,文言字词扣得不紧。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是一篇文言文,课标中指出,文言文阅读要“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有了这些积累,才能达到在实践中举一反三。但在这堂课中,我忽视了积累的作用,字词落实不够,只是让学生找出不理解的字词让学生互相帮忙解决,没有把应重点掌握的文言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加深学生的理解以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二、课堂缺乏生成的内容,缺少亮点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不应是教师预设好的,应是学生共同讨论、共同学习获得知识的过程。所以教师需具备一定的课堂开发意识与能力,善于把握和调控课堂气氛。在这一堂课里,我一心只想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没有及时扑捉学生思维的火花进行深入的讨论,课堂显得平淡,没有亮点。其实完全可以在学生的探究的过程中抓住契机,相机行事,推向高潮。语文学习是一种学生个性化的活动,也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成功的课堂应是灵动的,学生主动,课堂才会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