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料阅览语文高中语文
高三语文课前三分钟
发布者:吾爱  来源:zhaojiaoan.com  

高三语文课前三分钟 小时间 大作为

内容摘要:课前三分钟开展背诵默写、精讲精练、朗诵演讲等活动不仅对于高三学生增强学习语文的热情和提高语文成绩有一定的帮助,同时对于他们良好习惯的养成也有很大影响,在实施课前三分钟活动的同时,教师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只要师生持之以恒,定会取得很大效果。
关键词: 课前三分钟 良好习惯 点拨者 持之以恒

高三其实是人生旅途中风景旖旎的一段过程,它充实、紧张、让人压抑又令人兴奋。不过,期待归期待,人生的大考还没有来临,莘莘学子辛勤地准备着。各种学科中,尤其让他们不安或者容易掉以轻心的就是语文了。
许多学生把语文和数学、英语拿来比较,认为语文拉分的差距比不上理科,他们认为理科只要强攻猛打一段时间,效果就出来了,可是语文付出了一段时间却没有什么效果,于是在语文上付出的很少,有的甚至觉得语文学不学无所谓。不仅课后不做语文作业,就是课堂上也是漫不经心,常常是上课铃已经响了半天,教室里还是处于一种混乱的无政府状态,有的学生在四处走动,有的站在座位四处张望,有的在做其他科目,有的还在嘻嘻哈哈,这时候教师直接进入上课状态,往往是“言者谆谆,听者藐藐”,教师往往很愤怒,有的甚至就放任自流了。也许“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够好的老师”说的很对。虽说语文学习可能不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在高三一年的时间里,如果方法得当,语文还是可以增加很多分的。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建立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让学生迅速进入状态,养成良好习惯,教师就要有效的利用课前三分钟,对学生的注意进行唤起和调控,调动学生的认知注意和情绪注意。小时间,大作为,富于创意的活动,具有先声夺人、 引人入胜的效果,使学生能够快速进入课堂,沉静思考。
理想的课前三分钟活动好比一把钥匙,开启学生的心扉,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达到“课未始,兴已浓”的愤悱状态。经过长期实践和与其他优秀教师研讨,笔者认为有效开展课前三分钟活动,还有以下意义:
二、课前三分钟实施的意义。
1、 渲染气氛,创设情境,使学生快速进入课堂角色,集中注意力
2、 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热爱语文的兴趣,持之以恒的学习,良好习惯的养成,让人终身受用
3、 积少成多,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
4、 培养学生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同时,针对具体的各项活动,又会有其他意想不到的收获。经过十几年的学习,目前最重要的就是做好高考那张卷,而高三的语文学习,很大程度上是对基础知识,阅读、作文等考点进行复习,所以要因材施教,方能收到良好效果。那么,课前三分钟具体应该开展哪些活动?背诵默写、精炼习题、朗读演讲是笔者通过实践证明的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课前三分钟,应该开展的活动
1、背诵默写
名人名言、诗词名句、谚语俗语,对于作文有很大帮助,课前三分钟学生尝试有计划的背诵。而名句名篇或富含深刻哲理,或表达高尚情感,或体现传统美德,或抒发深沉感慨,往往蕴含丰富,简洁凝练,易诵易记,令人回味。名句名篇默写部分分值还不低,对于这些死知识,大家一定不能掉以轻心,可是不少学生时间花了,也能背诵下来,但考试失分不少。因为常出现错别字。对于这部分,只是背诵还不行,还应该落实到笔头上。老师在课前准备小纸条,写上名篇名句让学生在课前三分钟默写,注意常见错别字,给予提醒。比如学生常把“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幽”写成“忧”,教师只要解释“幽”为淡淡的,轻轻的,来自心灵深处似有似无的一种带着惆怅的感情,而“忧”,直接表达的是伤心,并不能替代“幽”的作用,这样学生下次就不会写错。再比如①寄浮游(蜉蝣)于天地,渺苍(沧)海之一粟。②暖暖(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③两情若是长久(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各句中括号内的为正确字)①句中是同音字相混的错误,②句中是形似字相混的错误,③句没有注意原作语序,受一般印象影响等等,教师适时点拨,学生下次默写就不会犯错了。
2、精炼习题
在进行专题复习完之后,像成语、病句、漫画、诗歌等每天都可以训练三分钟,防止大家遗忘。例如近年来考试对诗歌的分值比重有所增加,所以不能不重视。在复习完古诗文鉴赏这一章节一段时间后,学生可能会忘记,做起题来不会得心应手,这时教师可以在课前三分钟出示一首诗歌,针对一个考点进行练习。比如是关于人物形象分析的,思想内容的等等,也可以根据题材,边塞诗,怀古诗,田园诗等等,这些题型在短时间内容易驾驭,不会影响课堂时间。
3、朗读演讲
阅读和作文是语文卷的重头戏,而这两项如果只靠做试卷和作文课上的写作很难提高,多读,多写,是秘诀。高三学业重,如果学生或老师准备好在课前三分钟朗读,就是把资料用到了最有价值的地步了,每个学生都可以运用,能力也就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朗读内容可以是经典美文,脍炙人口的句子,可以是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力的重大事件,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常遇到但常被忽视的细节,但这些例子都必须是能给我们启发的,能震撼我们心灵的。朗读内容,应尽可能地涉及不同领域,涉及古今中外,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还要注意它的新颖、别致。
为了锻炼学生的自主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在阅读进行一段时间后可以试着让学生演讲,演讲的内容由老师规定,每周一个话题,话题主要切合高考,同时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比如第一周是“面对压力”,第二周是“寂寞与辉煌”,从第三周是“梦想”,以后是 “美好的回忆”“借口”“捡石子须弯腰”“等待”“给父母的一封信”以及“阳光总在风雨之后”等等。
课前三分钟活动,一言以蔽之,就是“听说读写悟”。俗话说,重复是记忆之母,大家不可小看这课前三分钟的训练。久而久之,效果就出来了。
四、教师在课前三分钟中的角色扮演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说:“生命即是一种强大有力、不可战胜的财富,同时也是一种脆弱的往往无助的,极易损伤的珍品,有时候会出现这种情况,只消一句冷酷无情的话,一个漠不关心的眼光,就足以扯断一根纤细的生命线。”“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而言,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高三学生处在临高考的紧张时期,一定要注意他们的心理状态。所以在课前三分钟的各种活动中,教师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从始至终参与,尽量为学生创造宽松氛围,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各显其能。
是鼓励者。
德国教育家阿道尔夫·第斯多惠(Adolf Diesterweg)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要专心倾听学生的讲话,同时始终要以尊敬、鼓励、欣赏的目光去看待所有发言的学生,哪怕学生讲的再差,做的太烂,都不要讽刺,挖苦,教师要坚持在激励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不断完善,提高自我。
是欣赏者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活动中的闪光点。学生在进行活动中,做老师的要“进入角色”做一个高明的欣赏者,他不需要有多少言语上的看法,但在学生讲得精彩的时候,如果有相应的表情,有时仅仅是开怀大笑的样子,或者会心一笑的眼神,或者击节赞赏的状态都会让学生信心斗增,踌躇满志。
是点拨者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学生思想郁结,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当学生有了独特感悟,冒出思维火花的时候,教师因利势导适时点拨,找准奏点,定能在学生的认知过程中奏出一首心灵的妙曲。
五、课前三分钟的注意事项
课前三分钟不管如何有效,然而就像吃大席之前的开胃小菜,所以,不可主次颠倒,占用课堂阵地,活动准备应该有序。同时还应注意到持之以恒,方能积土成山。
毛泽东说 过:“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类似的,三分钟时间很短,人人似乎都能做到,不过时间一长,教师和学生都会产生审美疲劳和倦怠。大家应该听说过这个例子。开学第一天,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学生们说:“今天咱们只学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做的事。每人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说着,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情,有什么做不到的。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们:“每天甩手300下,哪些同学坚持了?”有百分之九十的同学骄傲的举起了手。
又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又问,这回,坚持下来的学生只有八成。一年过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大家:“请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运动,还有哪几位同学坚持了”?这时,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个人举起了手,这个人就是柏拉图。
同样如何有效进行每天课前三分钟的活动呢?
世间最容易的事是坚持,最难的事也是坚持。然而当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有很大收获。柏拉图或许不是几十名同学中最聪明的,但只有他日后成为与苏格拉底比肩的智者。中国这样的名言也不少,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等等。所以,在活动成立之初,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知道,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持之以恒。所谓小课堂,大作为,课前三分钟只要方法科学,操作得当,长期坚持,不断总结和改进就一定能够使学生受益匪浅,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有人说生命之美不在于最后的结果,而在于跋涉的过程,珍惜高三吧,让青春无悔,人生无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