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料阅览语文八年级语文
《劳山道士》学案(知识精讲)
发布者:吾爱  来源:zhaojiaoan.com  

 

【基础知识精讲】 
一、需掌握的字的读音 
邑(yì)    笈(jí)    蒲团(pú)  稽首(qǐ) 
采樵(qiáo    分赉(lài 盎(àng   釂(jiào 
樽(zūn   挹(yì)    箸(zhù)   霓裳(ní cháng 
饯(jiàn  杳(yǎo   揶揄(yé yú) 
  
二、文学常识 
1
.作者简介 
蒲松龄,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今山东省淄博市)人。生于一六四○年,卒于公元一七一五年。早岁有文名,屡试不第,七十一岁始成贡生。中年时期,曾随孙蕙在宝应作幕宾数年,后居乡以授徒自给。工于诗文,善制俚曲。曾以二十年左右时间,写成小说集《聊斋志异》。 
2
.作品简介 
《聊斋志异》十六卷,凡四百余篇。托笔于虚幻想像,借谈狐说鬼以讽喻当时社会现实,影响很大。由于作者的思想局限,故小说中常有陈腐的封建说教和因果报应等迷信色彩。此外还著有《聊斋诗文集》、《日用俗字》、《农桑经》、《聊斋俚曲集》等数种。 
  
三、写作背景 
蒲松龄生活的时代,正是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比较尖锐的时代,清朝的思想统治空前严酷。作者由于科场失意,生活贫困,深知人民群众的疾苦。对科举制度的弊端、官场的腐败、社会的黑暗较深的体察,激发了他愤世嫉俗的感情,积20年时间写成《聊斋志异》,寄托孤愤,借以抨击和讽刺当时社会中的种种黑暗现象,曲折地表达了人民群众的理想和愿望。 
  
四、课文注释及译文、分析 
本段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邑有王生……负笈往游),写有一姓王的书生年纪轻轻就爱慕道术。介绍了故事的起因。因为这书生乃官宦世家后代,整日想入非非,成神成道,所以一听说崂山有道,才马上去游历。这一层隐含着当时官场的腐败,人们迷信的思想成风,也说明当时社会一些人颓废萎靡的心态。 
第二层(登一顶……遂留观中),写姓王的书生从见师到拜师,直至被留观中的过程。这一层通过简单的景物描写,人物神情仪态的描写,以及语言对话描写等方式,写出了道士们超凡脱俗的生活,和王生急迫要求留在观中的决心。道士讲的富有玄机的道理和仪态清爽高迈的神情,以及众多门人,全部都引诱着王生。这一层写王生初进观门。 
  
本层主要写王生本是一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文弱书生,怎能忍受这般非人的磨难呢?遂起回家的念头。这就为本文最后道出王生真正想成仙成道的原因埋下了伏笔。(他成仙成道的心术不正。) 
  
  
本段可分为三层:第一层是第一句话:“一夕归,见二人与师共酌。”这一层是总述,傍晚有客人来和师傅饮酒。 
第二层(日已暮……如影之在镜中),本层着重写师傅与客人的仙道之术,以及众人们尽情享乐的情景。从另一面我们也看到了当时的社会状态,人们存在着的消极颓废,很少关心社会现实的心理。 
第三层(移时……归念遂息),写客去,众人饮足回去歇息的情况。由于王生看到了师傅的仙道,遂打消了回家的念头。 
本段是从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划分的。 
  
  
本段分为三层:第一层(“又一月”……“明早当遣汝行”),写王生不堪其苦,向师傅辞行。王生本是一个纨绔子弟,哪能受得了这般苦楚呢?事情是明显摆在面前的,师傅自然是“笑”而遣行。 
第二层(“王曰”……“道士笑而允之”),写王生请求师傅传一小术,师傅答应了。王生此行目的并未达到,当然不死心,于是临走请求师傅授术,也不负此来也。师傅同样是“笑”而允之。 
第三层(“乃传以诀”……“遣之归”),师傅传授王生入壁术,但告诫他:“归宜洁持,否则不验。”心不正,术就不灵。这一层为下文王生心术不正的行为作了铺垫。 
  
  
本层写王生由于心术不正,自食其果,被撞得是“额上坟起,如巨卵焉”,出尽了洋相。 
  
五、文章结构 
全文共五段,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一世家子弟王生听说求仙学道能使人得到好处,因此跑去崂山求道。 
第二部分(第24段),写王生因吃不了苦,学不成道,求之一术也足矣的过程。 
第三部分(第5段),写王生因心术不正,自食其果。 
  
六、写作特色 
本文是一篇构思奇巧,意蕴深长的讽刺小说。小说中的王生一心追求享受,但却“不堪其苦”,不肯付出艰苦的劳动,结果是尽出洋相、自食其果。小说通过王生的经历告诉人们,不可做心术不正的投机取巧者。 
  
七、疑难字词 
1
.薄:迫近  例句:薄暮毕集。 
2
.杳:不见踪影  例句:则道士独坐而客杳矣。 
3
.虚:空  例句:虚若无物。 
4
.揶揄:嘲笑  例句:妻揶揄之。 
  
八、多音多义字 
  
  
九、形似字辨析 
  
  
十、一词多义 
  
  
  
十一、重点实词 
1
.堪:忍受  例句:不堪其苦。 
2
.鉴:镜子,这里当“照”讲  例句:光鉴毫芒。 
3
.盈:满  例句:初不盈尺。 
4
.谙:熟悉  例句:未请此苦。 
5
.顾:看  例句:惊顾之间。 
6
.授:交给  例句:授以斧,使随众采樵。 
7
.故:本来  例句:邑有王生,行七,故家子。 
  
十二、重点虚词 
1
.甚:非常地  例句:登一顶,有观宇,甚幽。 
2
.毕:全、都  例句:薄暮毕集。 
3
.俱:全都  例句:王俱与稽首。 
4
.俄顷:一会儿  例句:俄顷,月明辉室。 
5
.而:表连接  例句:素发垂领而神观爽迈。 
6
.勿:不要  例句:勿误樵苏。 
7
.固:本来  例句:我固谓不能作苦。 
  
十三、通假字 
1
.然:通“燃”  点燃  例句:门人然烛来。 
2
.见:通“现”  显现  例句:须眉毕见。 
  
十四、古今异义 
1
.去:句中义:离开  今义:往    例句:王果去墙数步。 
2
.鉴:句中义:照    今义:镜子  例句:光鉴毫芒。 
3
.顾:句中义:看    今义:照顾  例句:惊顾之间,已复为箸。 
  
十五、词类活用 
1
.奇:对……感到惊奇,形容词意动用法  例句:心奇之。 
2
.樵:打柴  名词作动词用 例句:勿误樵苏。 
  
十六、特殊句式 
1
.何术之求?宾语前置,应为“求之何术?” 
译为:(你)求取什么法术? 
2
.邑有王生,行七,故家子:判断句。 
译为:本县有一位姓王的书生,在家行七,本来是世代做官人家的孩子。 
3
.弟子数百里受业仙师:省略句,应为“弟子(自)数百里(而)受业(于)仙师”。 
译为:弟子从数百里远的地方来到这里向仙师从业学习。 
  
十七、课后习题解答 
(一)通过叙述,介绍人物的身世、身份,叙述事件的发生:“邑有王生,行七,故家子。少慕道,闻崂山多仙人,负笈往游。”展开故事情节。然后以王生的三次心理活动描写,使故事情节展开进而进入高潮。第一次:“过月余,手足重茧,……阴有归志。”第二次:“王窃欣慕,归念遂息。”第三次:“心不能待。”写出了一个纨绔子弟的投机取巧的本质。另有第34段的语言、外貌、情景、对话等描写,也使小说的情节推波助澜,引人入胜。 
(二)故事内容概括:王生一心追求求仙学道,追求享受,可又不肯为之付出艰苦劳动,结果尽出洋相。 
小说通过王生的经历告诉人们,不可做心术不正的投机取巧者。 
(三)1.授:交给   2.然:通“燃”,点燃   3.阅:经过、经历  樵:打柴    4.效:模仿  蓦然:突然  踣:跌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