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既绚丽多彩,又浩如烟海。今天徐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一节《古诗苑漫步》复习课,仔细聆听了徐老师这节诗意浓浓的课,我不禁想起了这样几句诗句:
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第一个基本理念就是要求语文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在徐老师的这节课上,这一理念体现得相当充分。
徐老师在“欣赏图画,背诵诗篇”这一环节中,由四幅图贯穿教学,学生由四幅图展开联想,分别复习了写景、送别、思乡、蕴含哲理的诗句,并由此延伸到其它类别如爱国诗、边塞诗、咏物诗、题画诗、时令节日诗的诗词复习上。六年级的学生在小学阶段所背过的古诗近百首,要让学生在一节课内把所有背过的古诗都复习到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徐老师这一环节的安排,把所有古诗按类别整合在一起,让学生由此及彼,犹如天女散花,这里开出了诗花一朵,那里开出诗花一朵,学生的积累完全被激活了。后面的“感悟诗情,记忆名句”这一环节也一样,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诵出了那么多的诗词名句。这正如岑参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本节课是一节复习指导课,复习重在方法的掌握,本节课的教学也在方法的指导上侧重明显。古人说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本节课,徐老师就重在授“渔”。
如第二环节“欣赏图画,背诵诗篇”,这本身就是一种方法的引导,引导学生给古诗分类,并通过分类掌握重点诗句。再如第三环节“感悟诗情,记忆名句”,老师以“春天美” 在——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为导引展开:春天美在“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天美在“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由此及彼,在拓展开去,塞外风光是什么,乡愁分是什么……这不仅在巧妙地引导学生复习巩固,而且重在引导学生掌握这种方法。这不正如杜甫的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吗?
三、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听完整节课,相信所有听课的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一小的孩子们太厉害了,古诗名句掌握得好,记忆得熟。他们运用这些古诗名句完全是信手掂来,炉火纯青。我们知道,这并非这一节课、一个星期、一个阶段的复习就能做到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学生能积累如此多的祖国优秀文化中的精华,一方面是王教研在这方面的重视,另一方面是这个班的学生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的通过自己的教学,引导学生丰富自己的积累并灵活运用,所以才有今天我们看到的“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景象,这也正是李绅的诗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最好诠释。
当然,教学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如果徐老师在预设教学过程时,能考虑到各位诗人的相关知识,并作一定的点化,则课会显得更厚实。总而言之,徐老师的复习课教出了特色,教出了实效。最后,我引用诗人朱熹的一句话结束我的发言,那就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