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料阅览语文六年级语文
鄂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
发布者:吾爱  来源:zhaojiaoan.com  

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卷
六年级语文试卷(鄂教版)
[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
一、看拼音,写词语。
cí xiáng jǐn shèn méng lóng jué jiàng hú lún tūn zǎo
( ) ( ) ( ) ( ) ( )

二、用“﹨”把带点字不正确的读音划掉。
孪 生( luán lán ) 解 剖( pōu pō ) 脊 梁 ( jǐ jí ) 鳞次栉比(zhì jié )
脂 肪(zhǐ zhī ) 佣 人(yōng yòng ) 多棱镜(líng léng ) 相形见绌(chù chǔ)

三、比一比,再组词。
蓬( ) 窒( ) 锥( ) 遗( ) 缚( )
篷( ) 室( ) 雌( ) 遣( ) 蹲( )

四、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琢磨:①喻指反复修炼 ②思考、探究
1、晚上,老爷爷还手拿模型在灯下琢磨。 ( )
2、工人们还在昏暗的石房子里,琢磨着一块块大理石。 ( )
照应:①配合、呼应 ②料理、照顾
1、自从小玲摔伤了腿,同学们都非常热心地照应她。 ( )
2、写作文时不仅要把事情叙述清楚,还要注意前后照应。 ( )

五、照例子,写句子。
例:我恋着西山、昆明湖和长城。
我恋着秀丽的西山,恋着清亮的昆明湖,恋着那雄伟绵延的长城。
敬爱的周总理啊!我们难忘您的笑声、话语和胸怀。

例:阳光暖暖地照着她,母亲般地抚摸着她。

例:《清明上河图》无论是状物,还是画人,笔笔精到,一丝不苟,达到了生动准确,惟妙惟肖的境界。
惟妙惟肖……

六、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按步就班、焕然一新、穿流不息、再接再励”这些词语书写完全正确。 ( )
2、“字典不正是我们无声的朋友吗?”和“字典不是我们无声的朋友。”两句话意思完全不一样。( )
3、“那些像鸡蛋一样滚圆的石子总是来自最远的地方,它们顺着水流到处流浪,沿途不断和泥沙互相摩擦着,把自己的身体磨得又光又圆。可是那些走得不远的石块就不这样了,它们的外表非常粗糙。到处带着棱角,一眼就可以看出来它们是土生土长,初出茅庐的小石块。”这段话中运用了对比的说明方法。 ( )
4、《魅力》一课描写了小女孩卡佳第一次上剧院看戏这一事件。塑造了一个具有同情心和正义感的天真无邪的小女孩形象。侧面反映了《汤姆叔叔的小木屋》这一不朽名著的艺术魅力。 ( )
5、《少年闰土》《雪》《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都是文学家鲁迅先生的作品。 ( )

七、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填空。
1、江南的雪,可是 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 ,是
的皮肤。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 ,如 ,他们 ,撒在 , ,
,就是这样。 (3分)
2、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是《 》(课题)中的主要人物,这篇文章选自《 》。
行侠仗义的鲁智深,是《 》(课题)中的主要人物,这篇文章选自《 》。
它们和《 》、《 》合称为四大名著。 (6分)
3、写一句你最喜欢的名人名言或古诗。(2分)
 

八、将下列句子整理成通顺的一段话。
( )登上一阶又一阶的微带苔痕的石梯,立在烽火台上,任凭风吹乱头发,撩起衣襟。
( )在故乡,最惬意的要属登八达岭的长城了。
( )由近向远,一起一伏的有山负着长城,一直伸到天边去。此时,只感觉身边皆是绿,绿色的风吹着绿色的短笛,在山谷里悠悠地回荡。
( )或者沿着石梯看,向前再向前,一个又一个烽火台突兀地立在各个山头。
( )城墙脚下,浓密的草铺在山坡上,一直凸凹到看不见为止。
[阅读]
九、读段,按要求做题。
在园里信步,但见这里一泓深潭,那里一条小渠。桥下有河,亭中有井,路边有溪。石间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林中碧波闪闪,如锦如缎。这些水都来自“难老泉”。泉上有亭,亭上悬挂着清代著名学者傅山写的“难老泉”三个字。这么多的水长流不息,日日夜夜发出叮叮咚咚的响声。水的清澈令人叫绝,无论多深的水,只要光线好,游鱼碎石,历历可见。水的流势都不大,清清的微波,将长长的草蔓拉成一缕缕的丝,铺在河底,挂在岸边,合着那些金鱼、青苔以及石栏的倒影,织成一条条大飘带,穿亭绕榭,冉冉不绝。当年李白来到这里,曾赞叹说:“晋祠流水如碧玉。”当你沿着流水去观赏那亭台楼阁时,也许会这样问:这几百间建筑物怕都是在水上飘着的吧?

1、这段话主要写 (2分)
2、晋祠的水是那么“清”,我从“
”这句话体会到的。(2分)
3、读画“ ”的句子,你体会到晋祠的水具有什么特点?(4分)

 

十、阅读短文,按要求做题。
为了音乐,请你留下来(节选)
戈瑞.司奇米迪
这是发生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一个感人的故事。
囚室里,沙尼克如往常一样坐在床边,伸手抬臂,又开始如痴如醉地“演奏”小提琴。他用想象中的琴弓拉了舒曼的一段悠长而跌宕的慢板,接着又突然变成勃拉姆斯的一段快速的回旋曲。他闭上眼睛欣赏着自己的演奏,感受着一个个音符在自由的灵魂中跳荡。当沙尼克睁开眼睛,他已经演奏完了莫扎特的一个短而急促的乐章。突然,沙尼克的手臂停下了,他发现小提琴家马斯特正侧卧在床铺上,面向他,闭着双眼,手指随着冥冥之中沙尼克的音乐节拍在床板上轻轻叩着节拍。发觉沙尼克的“演奏”突然停止,马斯特睁开了眼睛,对正看着自己的沙尼克竖起了大拇指。
第二天晚上,马斯特和沙尼克坐在各自的床沿边,两手悬空,一齐拉起了科莱利的乐章。他们拉出的音符如同交错在一起的两根玫瑰藤蔓,在结尾的一个音符上盛开出一朵美丽的花。他们一直拉着这个音符,可能比科莱利期望的要长一些;沙尼克和小提琴家都不愿意结束今晚的二重奏。以后的每天晚上,马斯特和沙尼克都会一齐演奏科莱利的这段乐章,他们陶醉于美妙的音乐中,闭起眼睛享受着他们的二重奏;音乐让他们忘记了这是在纳粹集中营里。
  一天晚上,一群纳粹士兵冲进了沙尼克的囚室。他们念着囚犯的号码,凡是手臂上的刺青数字与所报号码相同的囚犯都站了出来,囚犯们心里明白,这些站出来的人,他们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人们无助又无奈地默祷,不要念到自己手臂上的数字。囚室里静悄悄的,只有沉重的呼吸声充斥着每个人的耳膜。当最后一个号码念完,所有坐着的囚犯都长长地出了一口气。而坐在床沿的沙尼克却突然的紧张起来,他记得,最后一个念出的号码正是马斯特的刺青数字!沙尼克看向马斯特,果然,他正慢慢地爬下床。
  天啊!沙尼克的喉头里发出一丝呻吟,这难得的知音,今晚就要消失了吗?
  突然,沙尼克飞快地滑下床铺,站到了还未下床的马斯特身边,伸出双手做了一个拉小提琴的动作。“留下吧,”沙尼克轻声对马斯特说,“为了音乐,请你留下来!”。
  马斯特睁大眼睛,摇摇头,正要说什么,沙尼克已经走到了纳粹士兵的面前,缓缓地走出了囚室,走进了黑夜,走出了马斯特的视线。集中营里昏暗的灯光将他的背影拖得很长很长……
  不久,苏联军队解放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小提琴家马斯特幸存了下来。
  和平的日子里,马斯特在世界各地举办了无数场音乐会,场场爆满。他的琴声震撼着人们的灵魂,他用琴弦上跳荡的音符讲述着希望、爱和春天,讲述着孩子,讲述着和睦的家庭,讲述着这世上一切美好的东西。
  马斯特的每一场音乐会都保留着一个特殊的节目:在骤然昏暗下来的舞台灯光里,他轻轻放下手里的小提琴,慢慢闭上双眼,两臂悬空,激情地“演奏”那段早已渗入他灵魂的科莱利的乐章。
  “为了音乐,请你留下来。”
  他留下来了,此刻他相信,奥斯维辛集中营的难友和兄弟沙尼克,正在天堂聆听着他无声的“演奏”……

1、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带点词语。(4分)
如痴如醉:
聆 听:
2、为什么沙尼克说马斯特是他的“知音”? (4分)



3、认真读画“ ”的段落,当马斯特放下小提琴,双臂悬空,激情地“演奏”那段早已渗入他灵魂的科莱利的乐章时,心里会想什么? (4分)



4、读了这篇短文,你对“知音”这个词有了怎样的理解? (4分)



【习作】
十一、作文。
提示: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在这六年的美好时光里,在美丽的校园里,留下了你们探寻的足迹、欢乐的笑声、伤心的泪水、淡淡的遗憾……请选择在小学生活中最令你难忘的一件事、一次活动或一个印象深刻的人,记录下来。题目自拟。
要求:写字正确工整,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内容具体,感情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