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许培忱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重点语句的研读,理解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感受李大钊的优秀品质。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李大钊能够从容面对危险,平和面对亲人的悲伤,无所畏惧地面对死亡。
三、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
1、回顾主要内容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十六年前的回忆》(板书),大家回顾一下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回顾课文思路
作者李星华都回忆了十六年前父亲遇害的哪几个片段?
(板书)被捕前(2-7)
被捕时(8-17)
法庭上(18-29)
被害时(30-32)
(二)把握重点语段
课文向我们叙述了李大钊遇害的经过,一个个片段从我们脑海一一闪过,哪一个片段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研读重点句段
1、请同学们默读18-29自然段,将这一部分的重点语句找出来,画一画,读一读,体会体会。
①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理解体会:“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了李大钊受了敌人的酷刑。“慈祥”说明了父亲见了亲人流露出的慈爱;“平静”说明了李大钊将敌人的残虐看得很平淡。
②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理解体会:“瞅了瞅”“没说一句话”说明了父亲面对亲人的哭喊不是不理睬,而是不想连累亲人。“伟大的力量”指的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这句话是因果关系,正因为李大钊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才能在嫉妒危险的情形下坦然自若,才能在敌人的严刑酷打毫不动摇。
2、领悟中心
至此,同学觉得李大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四)学习其他片段
1、文章还有哪些地方也能体现出李大钊的优秀品质?
2、体会李大钊家人的悲痛和首尾呼应的好处。
①自由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谈谈自己的感受。
②现在我们把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看看你有什么样新的体会?
(五)回读课文
现在我们再把课文重新有感情地读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