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料阅览语文六年级语文
《少年闰土》教学案例及反思
发布者:吾爱  来源:zhaojiaoan.com  

《少年闰土》教学案例及反思
【案例】
教学片断一:
(引导学生闭上眼睛“看电影”,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诵“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色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戴银圈,手捏一柄钢叉,正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
师:(启发学生说话)你们的思维“屏幕”上,出现了怎样一位少年人物形象?
生:勇敢可爱。
师:(因势利导)这位少年是谁?他长得什么样?请同学们自己看书,边读边勾画出描写他长相、穿戴的句子,想一想他与别的孩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把你的印象、感受告诉你的同桌。
生:(边读边画、边讨论,课件出示闰土外貌图,并引导学生以读学写):仿照作者写闰土的方法,抓住你最熟悉的一位同学的外貌特征,用三言两语写下来,然后读给大家听,让大家猜猜你写的是谁。如果同学们能很快猜出你写的是谁,那么就说明你写得像,掌握了抓住人物特点描写人物的方法了。
生:纷纷动笔写作,课堂气氛活跃。
教学片断二:
师:有的同学喜欢捕鸟,有的同学对“看瓜刺猹”感兴趣,那么,你喜欢什么内容,就仔细读这一部分,然后把怎样捕鸟,怎样看瓜刺猹的乐趣或拣贝壳、看跳鱼儿的情形说给大家听听,也可以采用“我”和闰土对话的形式分角色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好吗?
生:(趣味盎然的样子)。他们有的模仿文中的“我”和闰土个性化的语言分角色诵读起来,有的展示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跳鱼儿”的图片、资料与大家分享,有的津津乐道“捕鸟”的方法和保护鸟类的意义……
教学片断三:
教学“我素不知道天 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和“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二句话时,学生对闰土和“我”的评价理解,观点不一致并且争论不休。
师:请学生们按个人观点分成正方和反方,经过小组充分酝酿之后,各推选几名“辩手”,再开展深入的辩论。
生:分观点组成小组,开始讨论(教师参与其中)。
生一:我喜欢闰土,因为他知道这么多新鲜的事,他热爱劳动,也热爱生活。虽然,他是一个乡下人,但他一点都不为此自卑。”
生二:我要批评文中的“我”,他虽然是一个少爷,吃穿不愁,又有知识、有文化,但他对外面的世界却一无所知。
生三:如果要我跟少爷我会说:“不要成天关在家里,只看到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请到大自然去走走吧,那里有你从未接触过的东西!”
……
【反思】: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界定揭示了对话构成的条件:对话双方必须是平等的,彼此的态度必须是真诚的。具体地说,是规定了教学过程中对话双方角色的特殊性。学生是阅读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它生机勃勃,活力无限,因此我们当从关注生命的高度,用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而非静止的、僵化的观点来看待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在阅读活动担任的角色也应由“领导者”转变为“服务者”,走下神圣的讲台,对教学过程重在“引导”,而不是操纵主宰。
1、 角色由“教”变“导”。
在课堂上,我从转变自身角色做起,对学生采用“导 而不是“给”。我们知道,在学生读书学习的过程中,经过引导后的读书思考、想像、探究,哪怕是一分钟也是有效的,即使经过引导,学生仍不能理解、感悟,但只要是能让学生思维闸门开启,内部言语开始运作,他们总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这便是“导”的艺术价值。本文教学伊始,我不给学生讲闰土的身世和名字的来历,也不讲闰土的外貌特征和作者高超的肖像描写技巧,而是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品味、去想像,来实现以读学写、学以致用之目的。
2、 心理由“教”到“导”。
在课堂上,教师角色的转换,还应从教学中很平常的师生间语言交际发生质的变化开始,实现由“给”到“导”的心理换位。由过去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转变为引导学生读书思考,指导学生口头描述,甚至亲自参预学生的讨论。这个“读”、“思”、“述”的过程,就是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过程。在本文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中,我一改往日由老师津津乐道地讲解如何“雪地捕鸟”,如何“看瓜刺猹”、“拣贝壳”、“看跳鱼儿”等故事情节的传统教法,而是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选择,尽量让精彩的语言出自学生之口,并且用与学生平等对话。谁能没有自己的喜爱?谁能没有自己的感受?不同的情节,不同的学生有自己不同的感受,即便是同一情节也是如此。学生的这种感受可能是幼稚的,也可能是令人发笑的,但它却是最真实的,是-学生“自己”的。实践又一次告诉我,这样平等地与学生对话、交流,比老师唱“独角戏”、“孤芳自赏”要好得多。
3、 增强服务意识。
在课堂上,教师实现从“主宰者”到“引导者”的心理换位,还体现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上。教师实现角色的转换,并不等于“放散羊”,降低教学目标,而是应该不断增强“组织者”的服务意识,增强为学生成长、发展负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当课堂上出现自读不领悟、讨论无结果、探究无法深入下去的时候,教师不能观望,更不能等待,而要以一种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讨论,发表自己的个人见解,从而推动合作学习的深入,使学生受到积极情感、审美观念的教育。正如《课标》所说,在文本的解读上,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这一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对本文末尾长句理解有分歧时,我知道这是对学生进行情感、审美、价值观教育的绝好“契机”。于是,我及时组织了辨论,并且亲自参与到他们的讨论中去,发表自己的见解,以鼓励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让精彩的语言出自学生之口,思想的火花他们自 己点燃,这就是“导”焕发出的生命力。
著名教育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气氛。”教师转换角色,在教学中倡导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际了是激活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逐步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