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执教:梅花三弄
师:大家好,刚才在教室里和大家匆匆见了一面,还没来得及做自我介绍。现在,坐在这儿了,知道我叫什么了吗?
生:知道。
师:谁来叫我一声?
生:金老师。
师:叫全名。
生:金毅。
师:你是怎么知道我的名字的?
生:看大屏幕,那里有。
师:真好。看来你很善于观察。这也是学好语文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
师:好了,现在时间差不多了。可以上课了吗?
生:可以。
师:上课。
(师生问好)
师:今天,我们要一起来一篇新的课文。(出示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让我们一起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请你找出题目中的一对反义词。
生:“自己”和“别人”
师:是的,那这自己指的是谁呢?请同学们走进课文,去好好读一读。读的时候,注意关注这些词语(出示课件: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山阴道上、目不暇接)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努力把把课文都统读顺。
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
师:好,都读完了,是吗?
生:是的。
师:很好,大家读得都很认真。那这些词语你都会了吗?(课件出示: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山阴道上、目不暇接)标红的是生字。谁来说说看,哪个词语你已经会了?
生:“脊梁”我会了。
师:怎么读?能再读一次吗?(强调轻声)
师:请你带领大家读一遍。
师:会写吗?
生:会。
师:请你到黑板上来板演。别的同学注意看。不光要看他有没有把字型有没有写对,还要注意看笔顺。
(该生板演)
师:笔顺正确吗?这个“脊”的笔顺刚刚做了调整,应该是先写“人”字两边的“点、提、撇、点”,再写中间的“人”字。(教师板书)也请大家在书上端端正正地写一次。
(生写)
师:这“脊梁”的意思是什么呢?
生1:课文当中说的是“花的脊梁”也就是花的背面。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
生1:从这里:“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课件出示:“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师:谁能再来正确流利地读一读这段话?
生2读
师:读得很好。非常正确,也非常流利。
生3读
师:你的声音很好听,读得更好听。
师:让我们一起来正确流利地读读这段话。
(生齐读)
师“还有哪些生字新词是大家学会的?
生4:“莞尔一笑”我学会了。“莞”是由一个草字头何一个“完”组成的。
师:你学会了这么多,真不错。谁还有补充?
生5:“莞尔一笑”就是微笑,尤其指女性的微笑
师:你懂得了它的意思。那课文中是如何描写的呢?
生5:“她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
师:既然是“微笑”,那么谁能带着这种微笑来读读这句话?
生6(面带微笑读)
师:典型的女性的微笑。
(生笑)
师对生6:看,你的微笑多又魅力啊!大家都被你的微笑感染了。谁能再来带着微笑读一读这句话?(面向全班)
生7读(面带微笑)
师:真好。就让我们一起带着微笑来读读这一句话。
(生齐读)
师:还有哪些词语是你们已经学会的?
生8:“姹紫嫣红”我学会了。我觉得“嫣”字比较难写,尤其是最后应该是四点而不是一横。
师:是啊,这个“嫣”字笔画比较多。先看老师写一写(板书)接下去请同学们自己在书上端端正正地写一写。
(生写)
师:那“姹紫嫣红”是什么意思呢?
生6:就是红一块紫一块。
(有学生偷笑)
师(微笑):是这样吗?谁能来补充一下?
生8:是许多颜色凑在一起,非常好看的意思。
师:说的很好。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姹紫嫣红”的美景(课件出示图片)
师:还有哪些词语是你已经学会的?
生9:“花团锦簇”我已经学会了。这个“锦”字要注意偏旁是“金”字旁。
师:要注意偏旁,你能给它找个形近字吗?
生9:“棉”,“棉花”的“棉”,是“木”字旁
师:还有吗?谁来补充?
生10:“绵”,“绵延”的“绵”
师:同学们这及个形近字找得都很准确。那谁来说说什么叫“花团锦簇”?
生11:就是说很多花凑在一起。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花团锦簇”的模样(课件出示图片)
师:还有哪些词语是你已经学会的?
生12:“目不暇接”我学会了。这个“暇”字在写的时候同样要注意部首是“日”而不是“目”
师:是啊,说得太好了。你知道用“日”做部首的原因吗?
生12:因为“目不暇接”就是指东西太多,看也来不及看。这个“暇”是时间的意思。
师:能找几个形近字吗?
生13:“假”,“假期”的“假”
生14:“遐想”的“遐”是走之底。
师:太棒了。这样一来,我们不光知道了“暇”怎么写,也一并知道了“目不暇接”的意思。还剩下最后一个“山阴道上”,有同学们知道吗?
生15(犹豫地):就是山间阴凉的小路。
师(笑着说):你这是从字面上来理解的。其实这个词语是有出处的。
师(配合课件讲解)
师:课文中指的“山阴道”是什么?
生6:指的是德国的街道。
师追问:德国怎样的街道?
生6:德国开满鲜花的街道。
师继续追问:你是从哪里知道的呢?
生6:“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师:谁能再来读读这句话 ,把它读正确,读顺畅。
(各个学生朗读,教师点评:读得非常流利;读得非常清楚;声音真好听,读得更好听。)
师:让我们一起正确地流利地读一读这句话。
(生齐读)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学了生字新词,也练习读了难读的句子,相信现在读起课文来,大家肯定更加得心应手了,谁第一个来读?
(生8读第一自然段。)
师:读的真好。你给大家开了个好头。谁愿意继续来读。
(生15读第二自然段)
师:你也读得非常流利。
(生16读第三自然段)
师:读得也挺不错的,接下去,谁来做一个完美的结尾呢?
(生10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谢谢大家。读得真的很不错。那现在谁能来告诉我课题中的这个“自己”指的究竟是谁?
生5:指种花的人。
师追问:那课文中是写谁种花呢?
生7:德国人。
师微笑:对了,那么这个“自己”指的就是——
生齐答:德国人。
(师板书)
师:我们已经理解了这“自己”指的就是德国人。此刻,让我们带着这种理解,再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德国人,习惯让自己的花给别人看,由此形成了怎样一番景色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仔细找一找相关语段,动笔把它划下来,然后自己再读一读,好好体会体会。
(生默读,找语段。自读,教师巡视指导交流)
师:谁用课文中的语句来回答,呈现了怎样一幅美景?
生12:“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师加以肯定并出示课件)
师:请同学们把这段话自由地朗读一遍。
(生自由朗读)
师:读着这段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15:我仿佛看到了德国街头那一大朵一大朵的鲜花。
师:哦,你看到了鲜花。(面向另一位同学):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17:我看到德国街头繁花似锦的样子。
师:花更多了。(面向另一位同学):请你说。
生18:我觉得此时德国人正站在街道上享受这美景。
师(喜悦):说的真好,这花都已经深深吸引了过往的行人。面向另一位同学):请你。
生:我看到了很多美丽的鲜花,一只只蝴蝶在鲜花中翩翩起舞。
师(兴奋):太好了,还看到了蝴蝶。感受越来越深刻了。同学们的这么多的感受无不说明了一点:这花很多很——
生接:美。
师:谁能把这种多这种美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
(生读,师点评:读得真好;一幅繁华似锦的画面已经杯你描绘出来了;听了你的朗读,我知道了什么叫做姹紫嫣红;你让我们都有了一种如入山阴道上的感觉。)
师:推荐一下,你们班上,谁读得最好?
(生推荐一男一女两个代表)
师:先请男同学吧,不妨比一比谁读得刚好。
(男生读)
师:果然名不虚传,读得真好。(面向女生)请你来。
(女生读)
师:巾帼不让须眉,同样读得很不错。
师:看到大家读得这么兴趣盎然,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好吗?
师配乐范读
师:让我们一起在这美妙的音乐声中深情地读一读这段话。
(生齐读)
师(饱含激情):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画面,这是一道多么奇丽的风景,这同样是刻在作者季羡林先生脑海中那一抹永远挥之不去的美丽的回忆。在她离开德国的几十年间,这幅画面其实一直未变。我们再一起读(生齐读)
师:今天,作者再次来到德国,他严重出现的是怎样一道风景呢?
生:又看到了鲜花?
师:你从哪里知道?
生: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
师(出示课件):让我们一起读。
(生齐读)
师: 是啊,作者又看到了窗口上那一簇簇久违的鲜花,又找到了那一抹难忘的回忆,记忆中那幅美丽的画面再次重现,再齐读(课件出示: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生齐读)
师:四五十年前如此,四五十年间如此,四五十年后这美景依旧未变,这一起都是因为,再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师结课:无论时光推移,无论世事变迁,“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一习惯在德国人心中一直没有改变。是什么促使德国人又了这样的习惯?“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包含着怎样更为深刻的内涵,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紧紧围绕第一课时的目标要求1、学习“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山阴道上、目不暇接”等新词2、初读课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3、感受德国街头花团锦簇的美景,为领悟文章内涵做好铺垫。以课题为抓手,一步步解题,一层层深入,最后在将要切入文本实质的时候戛然而止。总得来说。这堂课目标是明确的,落实得也比较扎实。课堂效果也不错。
但是不足之处依然不少。字词教学依然是本课教学的硬伤。虽然经过多次试教,已有了很大改进,但是问题还是存在:师生对话时问题过于琐碎;耗时太多;回文理解的时候略感细碎。
如何扎实无痕地做好字词教学,实在值得学习和深思。
描写“花美”的那一段文字是本课教学的又一个重点。我考虑这种“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采用了朗读这种方式进行感悟。课后有专家指出应该有机地结合优美词汇的积累。其实在试教的时候也有老师指出过这一点。但是我一直没想出一个很好的方法,将这两者有机地结合,加之准备时间有限,故而放弃了这一想法。
昨天,评委之一的莫国夫老师来校做讲座,指出在本次赛课过程中,很多老师都进行了范读,都是通过“老师也想来读一读”这样的方式引入,难免有作秀之嫌。他说“范读”是指导朗读的最后一张王牌,不要轻易出。我认为说的很有道理。我也承认,我就有那么点“秀一下”的想法。但我从不反对在公开课上“秀上那么一下”,因为公开课不是本就有“展示”的作用在里面吗?当然我更大的目的是在于想通过自己的朗读给学生一个示范,给课堂营造一种气氛,使自己和学生都置身在这种气氛中,为把课堂引入高潮做好准备。不过,话说回来,虽然我有我的想法,我有我的理由,不过莫老师的话的确是金玉良言。“‘范读’是指导朗读的最后一张王牌。”我也会记在心里。
其次,板书何我的教态(虽然有很大进步),也依旧有待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