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料阅览语文五年级语文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课堂实录8
发布者:吾爱  来源:zhaojiaoan.com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执教:杭州市崇文小学    鲁哲清      
课前谈话设计:
欣赏图片:埃及的金字塔,西班牙的斗牛图片,泰国的大象图片,悉尼大剧院。
请学生猜一猜这些图片分别是关于哪一个国家的。
小结:每个地方都有美丽的景色,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风土人情,今天,我们要去德国,看看那里独特的风土人情。引出课题。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一、           揭示课题,检查预习。
1、  出示课题,指明学生读题。
2、  结合预习,检查生字词语。
S:课前同学们都做了预习,说说都做了些什么?
生:不懂的生字,查了字典,把意思写了下来。
S:是一种很好的习惯,老师这也有一些词语,我们一起来看。
出示词语
姹紫嫣红  莞尔一笑  应接不暇   脊梁
(其中“姹”、“嫣”、“暇”标成红色,“莞”、“脊梁”注了拼音。)
指明读正音强调“脊梁”的读音。
S:红色的字都是生字,选择一两个写在练习纸上。
学生课堂写生字,教师巡视。
3、  结合预习,引导学生质疑。
S:预习时,还做了什么?
生:预习时,还提了一些问题。
(请课前提问的学生起立,开火车交流提的问题,要求,发现与自己提了相同的问题,自己就坐下。)
生:作者做了一个怎样的思乡梦?
生:为什么说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
生:美丽为什么要加引号?
生:文章中什么美丽没有变?
生:为什么要把花养在外面,让别人看?
生:山阴道是什么?
……
教师根据学生提问,板书问题。
S:提了很多问题,有些在课堂学习中解决,不能解决的可以课后找我讨论。
(这一教学设计,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的习得,质疑习惯的养成,要求学生在自己有疑问的地方打上问号。这一点后来的评课中也得到特级老师的肯定,只是要更落实,关注全体学生,是不是真的养成了质疑的习惯,有没有养成在课本上打问号的习惯,这一点老师要更关注,真正落实在平时的教学中,而非走形式。)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S:读着文章,我们发现季羡林爷爷的文章,语言很亲切,就好像在我们身边娓娓道来,那么文章主要写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生自读课文,师巡视。
生:文章写了作者来到德国,看到德国人把花养在外面。
S:讲的是五十年前作者到德国看到的情景,文章还讲了五十年后的事情,谁来说完整。
生:还有五十年后-----------。
S:在概括文章的时候,如果能把两个时间都说进去,意思就更完整了。
指名说完整。
(这一环节的引导可谓自然无痕,而且很有效。老师根据第一个学生概括不完整的现状,巧妙地从文章结构出发,引导学生说四五十年后发生的事情,然后将两个时间段的事情相整合,整一篇文章的意思就说完整,说清楚了。无形中交给了学生概括文章的方法----即概括要完整,同时,引导简洁,节省了时间。)
三、           紧扣“吃惊”,了解德国风情。
(一)、初探“吃惊”所见,了解奇丽的景色 
S:课前提问中,这有这样一个问题,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民族,让初到德国的作者那么难忘?
出示:四五十年前我在德国留学的时候,曾多次对德国人爱花之真切感到吃惊。
生:是德国人爱花的真切让作者吃惊。
S:到底是什么出乎季老意料,让他这么吃惊,自读课文2-3小节,划划有关的句子。
生自读划句子,教师巡视。
出示2、3小节。
生: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
S:从这里看出,让季老感到吃惊的是养花的方式,养花的方式特别在哪?
生:是让别人看的,不是给自己看的。
S:你是联系上下文来说的。这一段中,特别在什么地方?
生:他们的花都种在外面。
S:你看到人们都把花种在哪?
生:种在自家的院子里,这样可以保护它。
S:看到院子里的花,心情也会很好。
生:放在自家阳台的花盆里,可以时时看。
S:除了阳台上,还看到放在哪?
生:放在家里,可以保护它。
生:放在自家的楼梯口。
S:放在楼梯口,这样上下楼梯都可以看,很有心。
S:一般我们都会把花种在家里,他们的花都种在外面,很特别,让人吃惊。
S:还特别在哪?
生: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S:脊梁指什么?
生:人的背上的脊梁。
S:花的脊梁指什么?
生:指花的茎。
S:德国人养花只能看到花的脊梁,而把花让别人看,很特别,读出这种感受。
齐读。
S:养花的方式很特别,让季老吃惊,还吃惊在哪?
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一种境界颇耐人寻味。
S:哦,让你吃惊是他们养花的境界。
S:耐人寻味就是--------。
S:课前也有人提问,能不能结合课文,说说自己的理解。
生:别人走在街上,都能看到,养花是为别人的。
S:想不想去看看这奇妙的街景,我们一起看。
出示:每一家-------耐人寻味。
S:季老认为,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耐人寻味。
感情朗读(齐读)
S:耐人寻味的仅仅是养花的方式和境界吗,还有什么也出乎意料自读2-3小节。
生: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的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S:也就是让作者感受到花很多,而且花很美。
S:刚才大家很多都找了这一句话,能不能通过你的读来表现季老的吃惊。自己试试。
学生练读,
S:推荐一位同学。
生读句子。
S:听,她特别强调了什么?
生:任何,家家户户。
S:为什么这么读,
生:家家户户都是花,花很多。
再请一位同学,也能强调地读。
生读句子。
S:我听出了“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景象。
生:花很多,让人看了心情很舒服。
生:五彩缤纷,花的色彩很丰富。
生:看到了一个花的海洋。
生:看到了很多艳丽的花卉。
(这一环节,通过想象说话的方式,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意思,显得很灵动,效果也不错。只是,如果老师在学生想象说话,理解词语意思后,回一回,小结一下:花很多,花很艳丽,色彩很丰富,这就叫“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这样,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会更深刻。)
S:老师也想读一读,看看我读时突出了什么?
生范读,主要突出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生:山阴道上。
S:知道什么叫山阴道吗?
生:不知道是不是山间的小道。
生:山间的小道,种满了小树,有树阴。
S:很有想象力,这就是山阴道,走过这样的小道吗?给你什么感受?
生:很陡峭
生:很舒服,看到了小树,小花/
S:走在这样的小道上,可以看到烂漫的山花,青翠的小树,让人流连往返。
出示有关山阴道的出处资料。
S:季老借用山阴道,写出了德国街道的特别,让我们一起也来走一走。
配乐出示一组图片(街头花景)
S:看着美丽的画面,和着音乐,读一读这浸润着花香的文字。
生齐读(有感情)
S:那么美的句子,不积累下来多可惜。
出示作业:
1、             可以选择其中的一句话,读一读,背一背,抄下来。
2、             有能力的同学可以选红色的字“姹紫嫣红”、“花团锦簇”、“应接不暇”、“花的海洋”等,写一写自己见到过的景色。
学生自选作业完成  交流
生:田野的路上,一朵朵油菜花紧挨着一起,像一片花的海洋。
生:饶过任何一个街角,家家的庭院里的花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美丽极了。
4生发言发言很精彩,语言运用自然。
S:加上这写词,你的语言也变生动了/。
(这一作业设计,很精巧,采用分层设计,考虑到了一般性的同学,可以选取摘一摘、背一背这一任务。而且只要一句,学生定能掌握好;也考虑到了有学有余力的同学,可选择打红的词语“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花的海洋”进行写句训练,我感觉这是课堂上最精彩的地方,也是最能体现语文教学工具性特点的地方。后来,特级老师张化万老师对这一教学环节也很是赞赏,认为实实在在,扎扎实实,有浓浓的语文味)
(二)、深究“吃惊”内涵,感受奇特民族。
S:看着德国人特别的养花方式,还给人什么感受?
生:啊,真是美!
生:很敬佩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
S:这是德国人特别的风俗,文章写于80年代,我们国家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时期,让和着音乐在读一读。
配乐读2-4自然段
四、总结回顾,存疑待解。
S: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看看课前有哪些问题已经解决了。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在已经解决的问题上打上钩。
S:“美丽”为什么没有变?作者做了怎样的思乡之梦?这些没有解决的问题,下节课我们再来讨论。
板书:
山阴道?
美丽?                           花多而美
耐人寻味?               吃惊    养花方式
奇特?                           养花境界
思乡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