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料阅览语文五年级语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教案
发布者:吾爱  来源:zhaojiaoan.com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教案集锦

教学内容 桥
 学科: 语文
教学目标 知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语言,感受洪水的凶猛可怕。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了解课文布局谋篇、环境描写的表达特点。
能力:初步懂得通过侧面描写、环境描写衬托主要人物的表达特点。抓住描写老支书的词句,感受他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老共产党员的崇高品质。
价值观:感受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老共产党员的崇高品质,体会他的爱民、爱国之情。
教学重、
难点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抓住描写老支书的词句感受他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老共产党员的崇高品质。
2.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
1.了解文章的表达特色, 初步懂得通过环境描写衬托主要人物的表达特点。
2.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从题目质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直奔主题: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16课。
2.齐读课题,你认为桥有什么作用?(它可以把人们带到河对岸。)
有时,桥在危急时刻还可救人性命。今天我们学习的《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
3.这仅有一个字的题目,却包含着深刻的含义,让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去探究这座桥所蕴含着的深意吧?
(设计意图:从课题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提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之一,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主读书,探究答案。)
(二)体会洪水来临时的危急场面
1.黎明的时候,当所有人还沉浸在睡梦之中时,这个宁静的村庄发生了什么事情?
播放多媒体课件:山洪暴发的情景。
(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刚才你看到了些什么?这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汇报要抓住洪水,人们的表现重点谈)
(2)同学们,让我们走进文本看看作者谈歌是如何将洪水的来势凶猛,人们的惊慌失措场面进行再现的。学生默读课文
2.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你从哪些地方能感受到情况的危急?村民们在这种时候又有什么反应?
(1)预设:
从哪些地方能感受到情况的危急?
(从洪水很大,很猛,感受到情况很危急)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引导:这样的雨你想用哪个词来形容?(倾盆大雨、瓢泼大雨、滂沱大雨)换上(倾盆大雨、瓢泼大雨、滂沱大雨)好吗?作者这样写你读完有什么感受?
学习这样的写法写句:①风刮得很大,很猛。__________________②半夜,惊醒发现着火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村民们在这种时候又有什么反应?
从 “惊慌” “你拥我挤”“疯了似的”“跌跌撞撞” 这些词语中感受到村民们惊慌失措。
如果要用一个成语来形容村民此时的情形,你会用哪一个成语?(惊慌失措,大惊失色,手忙脚乱,惊恐不安,惊心动魄,提心吊胆,魂不守舍,心急如焚等。)
(2)有感情的读一读。指导朗读:读出人们的慌乱来。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先把学生带入那个山洪暴发的村庄,然后再来感受语言文字,在学生自主、自由、充分的读书之后,将个人的感悟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同时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以此达到对课文的深层意蕴的体验和领悟,使学生在思想上、情感上与文本产生共鸣。)
过渡:在这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人们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逃生! 引读:此时,东面、西面没有路。南面是近一米高的洪水,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这意味着这座木桥是──引读。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人们这样的状态,这唯一求生的木桥能不能助人们逃生?你从哪个词感受到的?(再读句子)就在这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人们都在惊恐、慌乱地逃生,唯独谁例外?老汉早已先群众一步站在了木桥前。你知道他的名字吗?(不知道,课文里没有提到老汉的名字)但是,我们知道他的身份,你知道吗?(他是全村人的党支部书记,是一名共产党员,他还是一个小伙子的父亲。)
(三)品味语言文字,感受老汉光辉的形象与不朽的精神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老汉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并进行简单地批注。感受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2.汇报交流:
(1)镇定(临危不乱)的老汉。
①“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你想怎样读?指名学生读,说感受。
老汉第一个来到木桥前,既没有逃,也没有跑,而是稳稳地站在没腿深的洪水中,稳稳地站在木桥前,他像大山一样挡在木桥前,此时他想到的不是自己一走了之,他想到的是——全村人的生死安危。
谁能够站起来,稳稳地站着来读这段话。你读出了老汉的——(沉着、不胆怯、镇定……)
我们全班都站起来,像山一样稳稳地站着,一起读这段话。
②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老汉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健壮、魁梧,他是那样的清瘦,可是这里却说——“他像一座山”!
提问: 这段话中,你觉得哪一个字最能让你感觉老汉像一座山?(盯!)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这是一种怎样的目光啊?(严肃的目光,威严的目光,冷静的目光,沉着的目光,镇定的目光,这样的目光就像大山一样沉着镇定!)此刻,老汉他不说话,他在想________________
理解“他像一座山”
①“山”给人怎样的感觉?(伟岸、高大、稳重)老汉没有伟岸的身材,他的什么给人山一般的感觉?因为老汉很镇定,他像一座山,感染了村民, 使他们镇定下来。读出一个镇定的老汉!
②引读:人们依赖老汉,他是人们心中的靠山啊!所以说──再读“他像一座山。”
③你还从哪里感受到人们对老汉求生的期盼?
(“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
一个“望”字,你从人们的眼神里读出了什么?人们像往常一样把求生的目光投向了他们拥戴的老汉。
④“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连用三个感叹号,你体会到了什么?
(情况危急,必须有序:“排成一队”,“党员排在后边!”)
过渡:我们继续用心灵感受这位老党员。继续默读课文,你感受到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2)无私(不徇私情)的老汉。
①“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从“冷冷地说”中你体会到什么?(老支书认为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党员应该有先人后己,心中装着群众的精神。)
②“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从这个“揪”中,你看出这是怎样的老汉?
这时水势怎样?老汉面对这样的洪水,表现怎样?
老汉的这一“揪”,很可能会把小伙子从生命线上揪到死亡线上,老汉犹豫了吗?(没有!从“突然,冲”可以看出。)老汉的这一“揪”是那样的果断!
由此,你感受到老汉是个怎样的党员?
过渡:老汉的态度是那样的坚决,他绝不容许党员损害群众的利益!哪怕是——(自己的儿子)
洪魔在舔着人们的腰,死亡的威胁更近了,儿子与村民,儿子与群众在老汉心目中谁放在第一?老汉在“揪”儿子到最后时是那样的果断,还凶得像只豹子,他心里在想__________________。
想一想,老汉是一个怎样的父亲?
难道那他就不爱自己的儿子吗?(爱)
③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这句你读懂什么了?
洪魔在向这对父子张牙舞爪了,我们不禁为这对还未脱离危险的父子捏一把汗,快走啊!快走!然而这时父子两人却——(你推我让的……)你体会到小伙子为什么这样做呢?这两人的推,谁的决心更大?老汉此刻的“吼”与“推”,我们体会到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之前的一“揪”字和此刻的一“推”字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这是老汉在生命的最后关头,最简单也是最壮美的一个动作!一起读——
桥在痛苦地呻吟后,眼看就要塌了,真希望这父子能脱离危险,但——
3.回归整体,再读感悟。
洪水无情,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引读)——
老汉也被洪水吞没了!
课件出示: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他第一个到,他完全可以 ,然而他 ;木桥前,没腰深的水里,他的儿子想先走,他完全可以 ,然而他 ;木桥开始发抖、呻吟,儿子让他先走,他完全可以 ,然而他 。这是一位 老支书。
小结:老汉是村支书,他爱村民;老汉是父亲,他爱儿子。但生死攸关之际,他无私地选择了大家。他是个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人。
(设计意图:围绕“课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老汉的有关语句,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从而达到感悟课文内容的目的,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深入体会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悟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突破教学的重点。)
(四)理解题意,总结全文
1.过渡:此时,老支书被洪水吞没了,全村一百多号人却在安全的彼岸。同学再读一读课题,全村人得以平安逃生的“桥”到底是什么?(相机板书:生命桥)
2. 这座窄窄的木桥是全村人平安逃生的生命桥,是在老支书领导下,村民们跨越死亡的生命桥。老支书一个普通的老党员,他的光辉形象矗立在我们心中,这样的党员才真正是联系党和人民群众的无坚不摧的桥。(相机板书:党群桥)
3.如果让你给这座桥命名,你会给它起个什么名字?读课题,读出你的感受。(指名读)
小结:让我们永远记住,在危难时刻,那一座座给人们带去生命和希望的桥;永远记住老支书(指板书)──这样的人,老支书这样的党员。
(设计意图:分层理解课题的深刻含义,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让老支书的形象永远留在学生的心中。)
(五)体会文章写作特点。
这篇课文感人至深,震撼人心。除了内容的原因外,还因为作者在表达方法上的独具匠心。请同学们再来认真读读课文,看一看作者在表达上都有哪些特点,比一比谁的发现多。
预设:
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课文最后才交代老汉与小伙子的关系,增加了文章的感染力。
2.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用环境描写烘托突出人物形象。
文章中还有多处描写洪水的句子,请你读一读,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情况越来越紧急。)把这些句子去掉行不行?为什么?
(不行,因为洪水起到烘托老汉优秀品质的作用,这是侧面描写的手法,进一步烘托出老汉的优秀品质。)
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探究课文写作特点,读写结合,为习作打基础。)
(六)课外拓展:
1.过渡:一位老人,在生死关头,舍己为人,他的心灵多么高尚。其实,不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年代,都有许多令我们感动的人。我们书中就选编了一篇文章《丰碑》,在175页,请同学们自己读这篇文章,思考:
(1)军需处长是个怎样的人?(不徇私情,舍己为人)
(2)《丰碑》这个题目的含义是什么?(不仅指高大的石碑,更主要的是指文中军需处长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品质永远深刻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人们永远敬仰他。)
2.其实,除了《桥》和《丰碑》,还有很多文章也具有相似的特点,只要我们认真的品读文章,就能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刻意义了。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进行知识的迁移,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板书设计:
桥 老支书

生命之桥 临危不乱
不徇私情
党群之桥 舍己为人
教学预期效果 1.课堂上教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默读的指导。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感悟。让学生在入境入情、充分默读、感悟的基础上自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语言文字,抓住老支书的语言,动作和神态,学生可以充分感受这位老党员的光辉的形象与不朽的精神。
2.课堂上,教师借助课后思考第3题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和评价,让学生再次深入到文本,了解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想一想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指导学生从课文结构的安排、句式特点、语言描写等多个角度引发思考,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3.注重课内外结合,学一篇带一篇。不仅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而且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进行知识的迁移,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