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天游峰的扫路人》
《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篇散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游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老人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的赞美。第二、七自然段以形象的比喻、具体的数据、侧面的烘托写出了天游峰的险峻;第三和第八自然段中都有对老人外貌的描写,虽寥寥几笔,却准确生动;尤其是第六至十二自然段的对话描写,表现出老人开朗豁达的性格,品味文中老人话语中蕴涵的人生哲理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中林老师采用“读中感悟 ”的方法,让学生带着“这位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个怎样的人?”这一问题走进文本自主研读课文。首先让学生认真自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并在有感受的地方写上批注,引导学生通过老人朴素的话语感悟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找出描写老人语言的相关段落。主要围绕“想想老人扫路到底累不累?”、“老人扫山路真的很轻松吗?”这些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从课文描述的语句中去寻找事实依据。体会老人对自己工作的热爱;感受老人对天游峰对大自然的爱,进而体会老人的豁达开朗,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学生对老人的敬意也油然而生。
文中描写老人外貌的句子,也是本文的一个写作特色,林老师引导学生进行细细地品读后,又引导学生写一写、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并将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体会这是一位质朴、慈善的老人。然后,以“是什么让作者对老人产生了敬意?”引导孩子再对文中老人的语言进行自主地阅读和感悟,交流体会,并在交流中生成话题:“老人到底累不累?老人为什么不舍得走?老人的愿望能实现吗?”引导学生理解体会老人那令人敬慕的豁达的人生态度。
语文教学离不开写的训练,只有将写的训练落实到每一节课中,才能扎扎实实地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课到最后,学生对老人的品质已了然于胸,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了。林老师在拓展延伸环节,还设计了一个写话训练:学完这篇课文,了解这样一位老人,大家一定有许多话想对老人说,想对作者说,想对自己说。请大家拿起笔,写下你心中最想说的话。通过这个训练,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