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料阅览语文五年级语文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捐赠天堂教学反思
发布者:吾爱  来源:zhaojiaoan.com  

【教学反思】
《捐赠天堂》是冀教版五年级下册一篇揭示童心可贵的文章。看到课题,我想学生一定和我一样心生疑问:“捐赠”怎么和“天堂”联系在一起了呢?
作者用饱蘸深情的笔墨向我们讲述了丈夫小时候得到的一次捐赠,随着阅读的逐步完成,脑海里“童心”与“天堂”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浓郁。凭我的教学经验,不作深层次的挖掘,学生虽然能够将“天堂”当作“童心”的代名词,但感悟绝对是朦胧的,停留在文字表面上的。
当融入丈夫当时所处的背景,在那个废墟掩埋一切的世界里,孩子们不仅失去了亲人、家园,更失去了童心中的至爱和乐趣,而此时“翻开第一页,里面竟有两张剪纸!”这份快乐的幸福感是任何物质帮助所不能取代的。“这欢呼引来了全班的同学,大家妒忌地分享了他那份巨大的欢乐……”此时孩子们更需要的是心灵的安慰。
嚼透了“天堂”这颗幸福果后,我眼前豁然开朗:自己对“天堂”的追寻,不正是引导学生层层剥笋、解读文本的过程吗?
顺着这样的思路,教学流程应当是水到渠成的,但是已过去32年的唐山大地震对于一直在蜜罐里生活的五年级孩子,他们能真切地体会到那个年代人物的感情吗?起初我很担心,但15天前的汶川大地震重演了历史的悲剧,似乎是唐山大地震的翻版,孩子们至少在铺天盖地的电视画面中受到了内心的震撼,这也许会对课文的学习打下情感的伏笔。所以我想把教学定位到一个“真”字上来,即,让学生学真实的语文,真实地学语文,悟真实的情感。
一、努力创设意境,走入文本,架起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桥梁。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文本、教师对话的过程。”所谓“境为心所感,情自心底生”通过听家长讲述唐山大地震的感人故事和经历,结合汶川大地震的媒体报道和课上课件的演示等,尽可能让学生达到与当事人一种情感的共鸣,在这种真实的背景下,学生融入了课文,通过品词析句,朗读揣摩,逐渐将得到幸福快乐的深度延深,能达到“至极”的理解层面。
二、朗读与感悟有机结合。
我有效地实施了多种朗读训练手段,如:体会“充溢”一词时,做手势朗读,从而理解到捐赠者的美好童心给受赠者带来的欢乐幸福是无比巨大的;再比如,丈夫所说的那段话富有哲理又非常感人,可以说是体会“天堂”一词的最好诠释,我让学生把手贴在胸前,这是一种发自肺腑的朗读暗示,再配以音乐《感恩的心》,并不断指导朗读入境,入心,通过学生朗读感情的升温,奏响了情感教学的最强音。学生的理解层次自然在加深,语言文字——心灵触动——语言文字,我认为这就是“带学生在文章里走一个来回”。
三、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通过写下最想说的话和续编故事,释放学生情感的收获,落实对语言文字的训练。
一堂课下来,我的心再次掀起波澜,可能由于心情比较紧张、时间比较仓促,如果我能再多多关注学生深层次的真情感言,可能会更加丰富对文本的解读,更丰富学生的情感收获。因为有了汶川大地震,所以课前我预设一定会有更加个性化的理解,即使稍有偏颇,同样是一份精彩的生成,对于我的课堂教学是一笔宝贵的经验,那就是,我要让我的学生每天能真真实实学语文,真真正正学做人!当然,由于水平有限,经验不足,本堂课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恳请各位同行的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