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料阅览语文三年级语文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优秀教案
发布者:吾爱  来源:zhaojiaoan.com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材分析】
本文正如它的题目,讲述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山谷中有一座环境优美的小村庄,村庄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森林。人们靠着手头锋利的斧头,将树木一棵棵砍下来,建造房子、制造工具、打造家具,过上了“不错”的日子。但是由于过度的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极大地削弱了森林的防洪能力。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村庄卷走了。这个故事讲述的不仅仅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它揭示了生活在村庄里的人们错误的行为以及这种错误行为所引发的严重的后果──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本文呼吁人们应该爱护树木,保护周围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这篇文章短小,语言朴实,但在读完课文之后,读者会油然而生一种对人们错误行为的惋惜和谴责。
本文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本文没有一处谴责人们滥砍乱伐树木的行为,却把抽象的含义化为具体的物象,让学生从这些可视可感的画面中去领悟、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二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为建设和拥有一个绿色的家园做出自己的努力。
【学情分析】
本文语言浅显、朴实,用娓娓道来方式向学生讲述了一个村庄从发展到毁灭的过程。但文章中也有含义很深的句子,与学生的人生体验有些距离,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让学生结合体会,谈感受,教师适当点拔。
【教材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①在读中品词析句,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②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村庄消失的原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中表达的效果。
③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方面:
创设情境,以读为主,开展研究式和体验式学习,锻炼创新素质。
3、情感与态度方面:
领会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爱护树木,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前收集有关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学科与德育的有效融合点】
在本课的教学中,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新型的良好的课堂氛围。为达到本课与德育的有效融合,我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教学:
1、创设情境,激活情感。
在这里,一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小村庄在我的故事中娓娓而来。首先通过直观画面,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思维,让学生感受到“美”的氛围。然后画面急剧变化,突如其来的洪水毁掉了这个美丽的村庄,从声音、画面方面激活学生潜在的情感,小村庄从“美丽”到“毁灭”的过程给他们带来了震撼心灵的感觉。第一次与大自然进行心灵碰撞为他们理解小村庄的消失奠定了情感基础。
2、自主释疑,知识反馈。
在学生自由读课文的基础上,再深入了解小村庄变化的原因。在教学中,课件演示让学生看到了一个色彩斑斓的情感画卷。在这个时候,学生的心里一定有很多的疑问,很多的想法,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通过刚才的课件观看,老师逐步深入的引导,拉近了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时空距离,学生心里那么多的“问号” ,学生经过反复的朗读,展开想象和有意识地思想,有针对性去讨论,能充分、深刻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他们自己的探索中一步一步的清晰、明显,让学生进一步领会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爱护树木,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3、发展思维、深化主题
心灵对话,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一种精神上的沟通,心灵上的碰撞,通过对话的相互作用,让学生达到实践语言、发展思维,获得思想启迪的目的。本课学习中,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他们互相倾听着、互相解读着、互相体悟着。学生围绕话题精心阅读,在与语言文字的反复接触中,不断调动自己的思维、想象、情感介入到对文本的层层解读中,使对话得以深入。同时,在老师的引导、点拨下,在多层面、多角度的对话过程中,学生不断释放自己的潜能,不断生成情景,生成体验,生成智慧和思想,课堂呈现出一种动态生成的态势。这既是学生和作者心灵的交融,也是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生命的互动。最后,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便是水到渠成的事。
【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手段,图文结合,努力激发、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学习,使其自身的语文能力在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与发展,体会到学习进步的快乐,培养他们自主、自信的学习品质。再通过多种形式的解读,小组间的合作交流,使学生在读中有所悟,在合作学习中获取新的知识,从而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这堂课中,我综合了观察法、谈话法、讨论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情境性教学等方法来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使学生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一、导入自学
二、检查自学情况,学习生字
三、读通课文,初步感悟

第二课时
一、准备阶段。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二)创设情景,读中释疑
1、图文结合,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自读课文思考:这曾经是一个什么样的小村庄呢? [板书:美丽]
②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小村庄的美丽景色。
③学生汇报,教师相机贴画。
④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感情朗读,让学生感受到“美”的氛围。为他们理解村庄的消失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思辨探知。
(一)前后对比,产生疑惑
1、教师引导:多美好的生活环境啊!你们愿意居住在这美丽的环境中吗?可是,一年年,一代代过去了,这个美丽的村庄却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变得什么都没有了。[板书:什么都没有了]
2、引导:是什么没有了? (教师把贴图逐一擦去)
3、指导朗读:什么都没有了。
4、引导质疑:同学们,你们看了小村庄这样的变化,心里有什么疑惑吗?
(设计意图:学生感受到“美”的氛围后。感受村庄从“美丽”到“毁灭”的过程给他们带来的那种震撼心灵的感觉。引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将学生自然而然地引入到本课的重点。)
(二)探究阅读,感悟交流
1、探究:小村庄为什么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①默读思考:课文第2—4自然段,边读边想:小村庄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请用“——”划出相关的语句。
②四人小组交流:小村庄变化的原因。
③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在自主交流中营造探究学习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合作中收获,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2、汇报交流:
句子1: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梨,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① 引导想象,人们乱砍滥伐,破坏环境的随意性和严重性。
②师小结:随便什么人,随便什么时候,随便什么原因,都能用锋利的斧头随随便便地砍树,想砍多少就砍多少。
③指导学生读出惋惜、着急的感情。
(设计意图:紧紧抓住一些重点词句进行品析,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如“谁家……谁家……”,“拎起”等一些重点词句,很好地表现小村庄的人们没有约束与限制,上山砍树非常随便,强烈体现了人们对森林的破坏。)

句子2: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教师引导感悟:
①[课件演示: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引导感知:人们对环境的破坏还在持续着,环境在不断地恶化。
②引发感受,感情朗读。
③教师引读:就是因为乱砍滥伐,十年、二十年、几十年,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一代、两代、十几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就这样,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过渡引读:句子3 :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师:大量砍伐树木的确为人们带来了暂时舒心的生活,然而,无知的人们此刻还不知道无休止地破坏环境给他们带来了……带来了……带来了……也带来了……(引导学生说出过度砍伐树木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过程既是知识积累、能力培养的过程,更是学生情感体验,个性张扬的过程。教师重视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积极主动的感受感悟,与言语对象发生共鸣,体味言语对象表达的独特之处,提高语感能力,准确引导学生感情朗读。)

句子4、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①自由读:用“﹏﹏﹏”画出小村庄被毁灭的句子。
②学生汇报句子。
③读了这些词句,你仿佛看到什么情景?你仿佛听到什么声音?理解词语:“没喘气儿”。
④看录像,再现情景。
⑤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学业生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触摸到课文灵魂深处的东西,带着这种情感、体验去读书,展开想象,达到心灵的巨大触动。)
(三)总结深化,读中悟理。
1、再次回顾最后一段,感情朗读。
2、教师引读:洪水过后,锋利的斧头(没有了),优美的环境(没有了),眼前不错的生活(没有了),人们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家园(没有了),就连许多鲜活的生命也都(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
3、交流启示:
(1)你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些什么呢?
(2)小结升华
(设计意图: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感受,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灵活性思维,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同时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认识到,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保护绿色家园的重要。)
三、自我构建。
(一)小练笔
孩子们,学习完这篇课文之后你们的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慨吧,现在把你的感受写下来吧!
1、开始练笔
2、展示学生作品。
(设计意图:让学生立足于刚掌握的知识,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又加强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善于表达自我的能力、写作能力。让学生在自然真实的生活中主体内化、主体自悟。)
(二)布置作业,延伸课堂
课后,以小组为单位,为保护环境出谋划策,想想办法,写在原稿纸上。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写做法或建议,让学生懂得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
【板书设计】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锋利的斧头
美丽 什么都没有了
乱砍滥伐
(设计意图:这堂课的板书设计紧紧扣住课文的写作主线:导致小村庄从美丽到一无所有转变过程及其原因。非常简单但又层层深入,清晰,重点突出,从直观上一目了然但又意义深远,从而深化了整个主题——保护环境。)
【教学反思】
本课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6册的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美丽的小村庄,由于村里的人们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周围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最后受到了大自然严厉的惩罚——整个小村庄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那个美丽而宁静的小村庄从此消失的无影无踪。它告诉了人们要爱护树木,保护大自然的生态环境。
整组课文都是围绕着“保护环境”为主题,通过质朴、深蕴的语言,将学生带入了一个全新的视野窗口,激发了他们内心强烈的情感共鸣,深深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深化了主题。因此我们认为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小村庄变化的原因。
下面我把这节课进行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阅读与想象充分结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新型的良好的课堂氛围。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活情感
一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小村庄在老师的语言情景中娓娓而来,通过直观的画面,充分的朗读,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让学生感受到“美”的氛围。然后阐述这美丽的村庄被突如其来的洪水毁掉了,什么都没有了,从两种不同的画面激活学生潜在的情感。让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感受到村庄从“美丽”到“毁灭”的过程给他们带来的那种惋惜和不安的感觉。为他们理解村庄的消失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自主释疑,知识反馈。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他们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这个时候,学生的心里一定有很多的疑问,很多的想法,再运用质疑的方式,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学生在自由读课文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小村庄变化的原因。这样做,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指明了方向,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这个教学步骤中,我们以课堂为主阵地,始终将“分组讨论、合作交流”作为一种激活课堂信息交流、促进学习目标达成的有效教学方式。
首先是讨论前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开展观察思考,比如:“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梨,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学生经过反复的朗读,展开想象和有意识地思想,有针对性去讨论,能充分、深刻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弄明白“人们砍伐树木的随意性。讨论中,学生都有各不相同的想法,有的是成熟的见解,有的仅仅是幼稚的疑问。这些想法,都使学生有一种“一吐为快”的心理需求,使课堂讨论呈现一种“个性思想展现,交流意识浓厚”的良好氛围。
(三)发展思维、深化主题
孩子们对大自然总是有一种莫名的亲近,而且还有着意想不到的创造潜能。学文的整个过程中,是可引导学生感悟语言,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古人说:“感人心者,先莫乎于情”。在这种“引——放”的教学方式下,教师始终通过充沛的情感,用生动语言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使自己和学生的情感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