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小学二年级识字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新课程标准》在识字方面明确指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二年级上册识字的编排,遵循了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全册汉字分两个途径安排:一是随课文分散识字,二是集中在“学字”中安排。全册要求认识446个常用字,并要求做到,下要保低,上不封顶。首先我严格按照《课标》关于两类字的不同教学要求进行识字教学。其中要求认读的汉字,只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能初步结合词语理解意识,能在口头表达时运用,不要求书写,更不要求默写。要求会写的字,要求掌握其音、形、义,能默写,而且写得正确、规范。
我针对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唱好跳,思维活跃的年龄特征,利用儿童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积极挖掘教材本身所蕴涵的创新因素,把快乐引进课堂,让孩子们通过积极参与,深切感受到有趣游戏的快乐,思维创新的快乐,互相帮助的快乐,获得成功的快乐……。我在教学实践中,力争营造出一种自主、合作、创新的课堂教学情境,寓教于乐。教学中我作了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教给识字方法,拓宽识字途径的尝试,从而提高了识字效率。下面具体谈谈几点做法:
一、学字——集中识字
集中识字单元是“有师指导”部分,对教师而言,教师的兴奋点主要不是教单个的汉字,而是传授识字的方法、识字的规律;对学生而言,是学习识字的方法,积累一些识字的规律,为“无师自通”、课外习得、分散识字打下基础。“学字”课是依据识字的方法编制的,如,情景识字法、基本字带字识字法、会意识字法、偏旁识字法等。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根据教材中小刚、小冬、小玉的提示语,自己发现汉字的特点,掌握识字的方法,让学生主动识字,自觉积累识字的方法。
1、 鼓励学生采用个性的识字方法,独立进行识字。
首先尊重学生的选择,鼓励学生自己发现记忆汉字的规律,支持学生用自己习惯的方法记忆,怎么记都可以,只要能记住就行,看谁记得快,记得准。还可以组织学生交流一下记字的方法,看谁的方法最好。如:有位学生记“麻雀”的“麻”,他是这么说的:“老师,我知道为什么麻雀的麻里有广字旁和林字,因为麻雀喜欢在广阔的树林里搭窝,所以,有广字和林字”。还有一位学生,分清“渴”和“喝”字的时候,他是这么说的,“渴了要喝水,喝水要张口”。因此,在学生独立识字的过程中,交流了识字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2、按构字规律,学会主动识字
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无论是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还是形声字,都有其自身的构字规律。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汉字的构字特点,引导学生主动识字。如二年级上册学字(五)是会意识字课,三字一顿的韵文分四组,每组配有插图。首先可帮助学生揭示一些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再通过琅琅上口的儿歌,让学生从中了解会意字的构字规律,自己学习同类别的字。加上教学时编一些字谜,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如:学习会意字“闪”和“闯”时,我请学生猜一猜:“一个人躲在门内”,“马突然猛冲直入门内”,又如学习“苗”时,根据字形结构联想编字谜,“田里长出小草”。这样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会了新字,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还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使学生在快乐中识字,更重要的是久记不忘。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有时候,用肢体动作演示不仅能使孩子理解字义,还能帮助他们记住字形。本教材的识字(六)是由图文并茂的识字场组成的,都是一些动词性词语或汉字。如:“提、扫、洒、浇、跳、踢”,学习这些汉字时,如果让学生动手、动脚,做一做动作,让学生在运动中认记这些汉字。这样通过自己动手演示,不但让学生记清了字形,而且还加深了学生对字义和用法的理解,学起来省时又省力。
汉字中最常见的字是形声字,形声字的特点:声旁表音,形旁表义。教学中,只要有意识地把这个特点告诉学生,久而久之,学生就能举一反三,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形声字的这一特点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故在这儿例子不细举,但必须强调一点,在学习偏旁的时候,形旁表义的功能一定要让学生理解。反之,就达不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如见到提手旁就要很自然地想到手,见到木字旁就要很快地想到树木,见到三滴水就想到水,见到四点底就想到火……这样学生慢慢地就能根据字的形旁推测生字的字义,达到独立识字、阅读的能力。
3、利用新旧知识联系法进行随机识字。
我们知道新知识的获取往往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同样学生认识新字的过程,也往往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识上,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利用学生已经学过的笔画、部首、熟字,采取加加、减减、换换的方式来引导学生随机识字。再结合课后练习“比一比,说说怎样记下面的汉字”,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记忆,只要便于学生记忆就可采用。实验证明,在有意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识记(即意义识记),由于有思维活动的参与,其识记效果远胜于无意识记和机械识记。
二、课文、课外——分散识字
从识字的途径来看,由于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而且汉字又有一字多音、一字多义等特点,要求我们必须在特定语言环境中教学汉字。在什么样的语言环境下进行呢?主要是在阅读课文当中。阅读课文是识字的主要途径,它有利于识字质量的提高。在阅读中,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有利于使学生了解汉字所反映的具体内容,确切地掌握汉字的音、形、义。
小学二年级汉语文课本里一篇篇内容健康、文字优美的课文,是学生识字的良好语言环境。充分认识阅读与识字的关系,深刻了解阅读是识字的重要途径,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对汉语言的学习,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多阶段反复识字。二年级上册共编排18篇课文,每课安排识字12~20个。针对识字量过大的问题,教师的指导非常重要。我在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注意激发识字兴趣,让生字多阶段复现,在复现中巩固识字。
1、指导学生在预习中读准字音
预习是专为学习新知识作准备的。为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我要求学生初读课文时,“看看生字条中的生字宝宝,你已经认识了谁?跟它打声招呼吧(读出字音),还有谁你不认识?快把它从课文中找出来,圈一圈,借助拼音读一读吧。”学生们立刻行动起来,很乐意到课文中认生字,获得了学习生字的主动权。
2、指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习生字
合作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能力。课堂上,我们把学生分成四个人一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在初读课文后,我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学习生字:四人围坐,每个人都用右手食指指着生字字条中的生字,从小组长开始,轮流教读,每个字连读三遍,其他三人跟读三遍,教读者一时不会了或者教错了,其他三人中任何一个可马上提醒或纠正,强化了对字音、字形记忆。之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各自的识字方法,并通过评价,让学生逐步领悟、进而掌握最佳识字方法。通过这种简单的合作学习,所有的学生都主动参与,积极表现,实现学习互补,增强了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
3、教会学生在阅读中巩固识字
儿童识字,认得快,忘得也快。因此,不断复现是巩固识字的重要方法,而把识的字放到语言环境中巩固,效果比较好。阅读心理学认为,阅读不是单纯的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阅读主体积极参与的过程。教学中,我一方面在课堂上利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课文,随课文识字,即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便于理解字词的意思,有助于建立字词在音、形、义上的统一联系。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主动识字。教学中,我经常布置学生课外阅读自读课本《我爱我的祖国》和家长为孩子购买的低幼儿童读物,放手让学生去阅读,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识字的巩固由课堂延伸到课外,既有效地巩固了识字,又使学生及早接受独立阅读的训练,获得良好的语言习惯的培养。这样,通过课内、课外大量阅读,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拓展了识字空间。
总之,兴趣是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学生一旦对于识字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学到了一定的识字方法以后,不仅课内注意识字,课外也会利用各种形式识字,他们会因为认出字而高兴,会为发现新词而雀跃,会为自己能读懂一本小书而欢呼。这种源于内心的满足,对自我能力的发现,将使孩子们拥有自信和持久的快乐。因此,低年级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开发学生身边的汉字学习资源,以便快捷高效地进行识字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