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案例分析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以下就《坐井观天》的教学片段进行评析,从而反思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与落实。
片断一:巧用动画,激趣引入。
情景激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激发兴趣,激起学习的欲望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在上课的开始我便给提出“同学们你们想看动画片吗?我们一起来看动画片。”(出示动画片当播放到小鸟落到井沿上,井底的小青蛙好像在和它说话,抓住时机暂停课件播放)青蛙和小鸟在说什么?你们想知道吗?那么我们今天来学习课文《坐井观天》从孩子的兴趣出发来设计导语,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愿望。为下文做了很好的铺垫。
片断二:趣味识字。
1、趣味中获知,求知中获趣
在学习课文前,老师看看你们把课文中的词语记住了没有?同桌之间交流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学生讨论好后问学生:谁能当小老师,告诉同学们你记字的拿手方法。(加一加 减一减 换一换 儿歌识字 猜谜语)
儿歌识记法:
学生能说到人和言组成信。我适时的鼓励学生和他一起编一个小歌诀来记住这个字。“人和言组成信,人说话讲诚信。”有的同学说“有个人说去送信。”我也给予恰当的鼓励。
猜谜语:
我鼓励学生让学生把他总结出来的记住字的方法以猜谜语的形式给大家。“二小靠刀立(际)。”学生们学起来兴趣盎然。
会意记法:
沿字教学:几张口水边瞧一瞧(沿)。
在处理“喝”和“渴”这两个字的时候,我用象形文字的分析方法启发孩子。比如我用课件画一个大大的太阳表示象形文字“渴”的右上部分。小凉亭表示它的撇和横折弯勾。人坐在椅子上来完成“渴”的左半部分的识记。在这样的情况下人多渴啊,来点水多好啊。这就是渴。如果人大口大口把水喝完了,在杯子那出示一张喝水的嘴,喝完了,水没了就是“喝”。用这样形象的方法来启发孩子。运用孩子喜欢的直观的图形,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增强了识字效率,从而达到记住生字的目的。同时引导孩子从字形中品析字的含义并渗透做人的道理,让他们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伟大与精妙。
2、游戏再巩固识字。
击鼓游戏。鼓面迅速出现本课的生字,教师按鼠标停止,学生随机来念上面的生字。游戏的设置把枯燥的识字教学赋予了趣味性,学生学起来兴趣昂然。
运用多媒体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孩子在以情激趣、以趣诱知、情知和谐的教学中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
片段三:课件突破难点。
利用课件再现青蛙所处的地点井底。小鸟快乐的飞翔场景。意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把对寓言的认识建立在丰富感性材料的基础之上。通过形象直观的课件展示,来讲故事从而引领学生深悟其中的寓意。同时课件的引入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为理性的升华做了铺垫。重点对话用课件创设情景,重点分析,补充学生的体验。
在处理对话中对重点词“无边无际”的理解,用小鸟飞翔的情景画面来表示,并且启发学生利用知识迁移说说你见过什么是“无边无际”的?巧设问题,这个问题起到一个牵一线动全篇的作用。解决“为什么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而青蛙眼中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这里我又采用了实践体验法。卷一个纸筒,用它来看天,你发现了什么?体会文章在对比中蕴含的道理,揭示是因为高高的井壁遮住了它的视线。
通过课件直观展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从而揭示寓意。用形象直观的摸拟观察代替烦琐的讲解,让孩子们轻而易举的亲身体验来理解看似很难的问题。这里我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观察能力。
由浅入深,动态分析,逐步剖析青蛙之所以弄错的原因。这里采用谈话法、对比法来体会小鸟说的正确的原因。通过合作、探究,充分挖掘青蛙和小鸟的心理活动,通过课件中他们的表情,体会“笑”的丰富内涵,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感,又让学生感悟了寓意。通过两次笑的对比,归纳出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青蛙?再去揭示“坐井观天”的含义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坐井观天批评什么样的人?让学生把故事中的道理与自己和周围世界联系起来,感悟故事,感悟生活。
你能告诉这只青蛙该怎样做吗?这样的追问意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多媒体组合的优势,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把文中深刻的寓意印在大脑里。
设计“跳出井口”课件,启迪学生创造性地想象,深化认识。
小青蛙跳出来它会说些什么呢?这里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语言能力。采用儿童喜欢的角色表演的形式,给孩子提供一次培养语言发展,创造想象的机会。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让孩子改变了角色,走进教材,充当其中的主人公,设身处地地感受文中角色的内心世界。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知识,让认知价值和趣味价值成为“黄金搭档”。同是我们的课堂内容延伸到课外,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就在我的身边。
低年级学生是有能力自动化地自学课文,扫除阅读的障碍的。让孩子借助已有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实践努力去认读课文,并且通过孩子之间的互相帮助,合作去读准课文,而不是按传统的教学“一步步”领着学生向前走,能让孩子在主观意志上建立“我能学”的自信,并通过主体的实践努力达到掌握一定学习策略的“我会学”。把学习的主动权更好的教给孩子,让孩子掌握学习的策略,更利于孩子明天自己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