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简析:这是一篇科普作品,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恐龙的后裔。20世纪末,我国科学家在辽西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为人们想象恐龙飞向蓝天,变化为鸟的深化过程提供了依据。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恐龙、凶猛、鸽子、欣喜若狂、描绘、形态各异、轻盈、敏捷”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兴趣的部分。
3、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深化过程,激起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深厚兴趣。
教学重难点:
体会恐龙演化的过程
课前准备:
1、有关恐龙的资料、字词卡片
2、恐龙演化的过程的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生互相交流资料,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养蚕恐龙这种动物,你们课前已查阅了资料,现在请互相交流一下。
老师:听了交流,不难看出恐龙是一种很大的动物,现在已经灭绝了,然而有谁会想到这促庞然大物会与能歌善飞的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节课让我们解开这个谜团。
板书:31、飞向蓝天的恐龙
二、自学生字,弄懂字词
1、学生自己交流哪些字容易,哪些字容易写错。
2、教师提醒以下几个字:
“凌”读líng,不要读成lín。
“崭”读翘舌音。
“鸽”字的第二笔是点不是捺。
“盈”字上面的“又”不能写成“×”。
3、指导学生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茹毛饮血:指原始人不会用火,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
无庸置疑:指无需怀疑,是铁一样的事实。
三、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说说你对哪部分感兴趣。
2、把不理解的部分画出来。
3、默读课文,讨论下列问题:
(1)为什么说“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化这幅古生物学家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2)科学家的美好心愿是什么?
4、进行对比朗读,引导学生细心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语言准确生动)
(1)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一支”指的是恐龙的某一个分支,而不是全部。“漫长的演化”指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变过程,而不是突如其来的变化。
(2)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谣言应该长有羽毛。
“一些”表示不是所有的恐龙。“应该”表示一种推测的意思。
四、课堂练习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把你感兴趣的部分背下来。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出示生字卡片,抽学生认读生字、新词。
2、把你感兴趣的部分背一背,让同学们听一听,看谁背得好。
二、精读重点,领悟写法
1、教师引读3、4自然段,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老师边读边播放课件直观演示。
2、学生自主读课文思考,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1)自由读课文,说一说这一段介绍的是什么?
(2)再读全段,根据课文内容和表格的提示(出示表格),与小组同学合作填写下面的表格。
恐 龙 的 庞 大 家 族
繁衍生息的情况
它们的特点
作者说明
的角度
第一代恐龙
大小似狗,形态如鸵鸟
形态各异的
庞大家族
有的四足行走
有的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
从身体
形态上
(其中的)猎食
性恐龙
从体态、习性、的不断变化上
脑颅膨大,行动敏捷
转移到树上生存,渐渐具备滑翔,飞行能力
(3)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详细地介绍恐龙的庞大家族?
(4)根据所填的表格内容,看看作者是怎样把这样一个庞大家族清晰有序地介绍给我们的?
(5)在这个家族里,哪种恐龙经过演变飞上天了?你是怎么知道的?
3、根据课文描绘的情景,展开合理的、丰富的、合乎情理的想象,融入自己了解的有关恐龙进化的知识,体会恐龙演变的过程,进行复述。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在学生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过程 中,体会科学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执著与艰辛,揣摩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
四、优化作业设计:
1、组词。
盈( ) 鸽( ) 吨( ) 捷( )
盆( ) 鸠( ) 顿( ) 睫( )
2、查字典,写出带点词语的意思。
(1)有的恐龙身材小巧,体重不足几千克。
(2)有的恐龙则用四足行走。
(3)区区小事,何足挂齿。
3、读课文,填一填恐龙的一支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有些恐龙的身体___________ 体表 __________ 转移到__________ 在树木间__________ 具备了___________
最终 。
五、板书设计:
31、飞向蓝天的恐龙
第一代恐龙: 大小似狗,形态如鸵鸟
生活习性:有的……有的……
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身体形态:有的……有的……
性情:有的……有的……
身体渐小
骨骼中空
体表长出羽毛
(其中的)猎食性恐龙 脑颅膨大 飞向蓝天(鸟)
前肢像羽翼
在树上生存
具备滑翔、飞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