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一、调动学生积极性,创设快乐学习氛围。
新课程改革提出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精神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这节课教学氛围轻松愉悦、健康向上,学生始终兴趣盎然,只要得益于三点:第一,教师的过渡语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并且赋予激励性。如“字宝宝,真淘气,摘掉帽子考考你。”“字宝宝,太淘气,跑到新的文章里,再出难题考考你。”整节课学生就像是在进行智力闯关游戏,不断地挑战自己,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第二,教师的教学评价语言贴切到位,即有学习方法的指导,又有对学生的鼓励。如:“你真棒,字音准确,句子流利,大拇指送给你!”第三,教学形式灵活,赋予变化。比如读的环节就有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当小老师领读、拍手读等等,因此学生在多样的变化中兴奋、灵动。
二、识字教学扎实有趣, 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第一,识字时字由文中来,又回到文中去。整个教学涉及字、词、句、段。第二,游戏识字。如猜字谜、对号游戏、老师读对就跟读,读错就不读等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尤其是跟老师读这个游戏,学生精神高度集中,读错时,大家哈哈一笑,课堂氛围融洽,同时渗透了一种不唯师,不盲从的思想。第三,字认识后,教师又出示了含有生字的一小段话。通过这段话的朗读,学生又一次复习了生字。符合生字反复呈现的识字规律。
三、扩展延伸,体现大语文观。
《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小学教育的共同趋势是必须把理论、技巧和实践结合起来,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起来,学校不能和生活脱节,儿童的人格不能分裂成为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所以,达到真正理解还不是最终的目的,能将所学运用于生活,尤其是创造性地运用,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而实践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
本节课教学在学生会背的基础上,又引导学生当堂创编对子歌。同时由课内引向课外:“编对子歌就是这么简单,回去后,你们也可以自己编个对子歌,比如黑对(),关对()……,也可以搜集一些对联。”激发学生由课上走到课下,由课堂走向生活,并培养了他们对汉语言文化的热爱。
四、熏陶感染,培养情操。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务,而应该因势利导,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通过熏陶感染,收到潜移默化的功效。本单元的主题是好品质,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始终渗透各种好的品质,如诚实、虚心、热情、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会赞扬等。这些品质的渗透都是在语言运用的过程中进行的,因此自然恰当。同时,学生在互相欣赏的状态下学习,始终处于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
五、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是课程标准的一项内容。 本课教学中,教师不仅渗透了合作学习的意识,而且教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合作学习。如:“小伙伴之间互相读一遍。如果小伙伴读得好,就送他大拇指,如果他读得不好,就帮帮他。”“小伙伴之间就得互相学习互相帮助,这样进步才快。”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识字教学的特点,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三个维度。是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
总评
杨老师的这节课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巧妙结合,教学设计巧妙、语言文字训练扎实、教学容量大,可以说是一节非常成功的识字课。
一、教学氛围和谐活跃
可以看出,杨老师非常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当了良师诤友的角色。在课堂上,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游戏,学生可以批评老师:“你以后再这样招待我,我可不到你家来了。”学生也可以质疑老师的错误。课堂上平等、和谐、愉悦、活跃。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状态,精神高度集中却不紧张。这样的课堂,教学当然会是高效的。
二、知识能力与品德教育巧妙结合
在多数识字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知识的掌握,很难实现情感的陶冶。杨老师紧密结合本单元的主题“好品质”。在教学中巧妙溶入情感的熏陶、价值观的渗透。如“明辩是非”、“取长补短”等。难得的是这些思想教育的内容自然,不生硬,达到了春风化雨的效果。
三、学用结合
识字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用结合一直是个难点。杨老师这节课体现非常到位。如:“咱们班谁是诚实的孩子?”“这些对子都会背了,想不想自己也作首对子歌?”“编对子歌就是这么简单,回去后,你们也可以自己编首对子歌,比如黑对(),关对()……,也可以搜集一些对联。”这些环节的设计不仅体现了课堂教学的课外延伸,而且充分体现了学以至用的教学思想,同时也让学生收获到了成功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