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高一新生的话
高中阶段是人生成长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当你跨进高中学校的大门时,你是否知道高中课程的学习与初中大不相同?你是否开始了解各学科的学习目标?让我来告诉你历史学科的设置情况吧。我们将在高一学习《中国近现代史》上、下册,第二学期六月份参加北京市会考,高二分为文理班,文科班同学将要学习《世界近现代史》上、下册,高三年级第一学期的头两个月学习《中国古代史》全一册。以上五本书的内容在3+x高考模式中,占文综(地理、历史、政治)300分的三分之一。
如何学好历史这一科呢?在这里首先和同学们谈谈历史学科的学习方法问题。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提出一个公式:A=x+y+z
A代表成功,X代表付出的艰辛劳动,Y代表正确的学习方法,Z代表脚踏实地的学习态度。这个公式告诫我们,要想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就要勤奋、刻苦、高效率,其中的学习方法很重要。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事半功倍、学习成功的重要前提。高一学习的是《中国近现代史》,要了解教学大纲、会考说明的目标。学习历史比较科学的方法是除了思想重视之外,还应该把历史学习的过程分为“课前预习,课上听讲、课后复习、练习和阶段复习、总结”五个环节,其中前四个环节是每天必做的事情,最后一步可以每周一次或一单元一次。从一进入高中就要开始学习着做。下面就告诉你怎样去做。
一、预习
预习就是上课前的自学,是为学习新课做准备的。养成了预习习惯,就会学得主动。搞好预习,是培养自己自学能力和树立自信心的途径,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基础。预习的具体任务是:初步理解教材内容的基本知识和思路,与学习过的旧知识有哪些联系,找出教材中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尝试做预习笔记。
方法是:运用语文课的归纳段落大意的方法,提炼每段的核心内容,并用关键词语概括段意,写在课本自然段的旁边,如:历史背景、经过、失败原因、意义、评价等等。预习后,合上课本,想一想:下节课老师要讲什么新问题?自己懂不懂与这个新问题有联系的旧知识是什么?还有没有什么不懂的问题,需要上课时重点听老师讲,这样回忆后,就可以查出自己预习的效果怎样了,以便进行调整改进。
预习是自己独立地接受新知识的过程,虽然开始费点时间,可是上课可以有重点的听讲了,减少了因上课处处被动听讲的时间,效率提高了,也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因为学懂了,课后复习的时间便减少了,做作业也快了。虽然预习时花掉了一些时间,但从提高了上课、复习和做作业的效率上得到了补偿,时间一长学习成绩就会稳步上升。可以这样说,预习是学习过程中的“加速运动”,它可以改变我们学习被动的局面。
二、课上听讲
课上听讲是你一天学习的主要内容。经过预习后,就会盼望着老师上课时解决自己遗留的没看懂的问题。上课时就会通过老师的指点、讲解、诱导,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边听边记笔记,使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进入更高的境界,而不再满足于对知识的表面理解。课上除了听懂了,明白了,还要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把思路理清;同时要注意听好老师提出的要求。如本节课的内容是否需要拓展?是否需要与其他同类事件进行比较?比如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历史,除了学会了背景原因、过程、影响外,还应与第一次鸦片战争进行比较,思考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通过听讲明白了,理解了,就不至于死记硬背了。
课堂听讲中要注意的关键问题是: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作为一个学生,光学习不思考,就会毫无所获,而光空想不学习也会停滞不前。
第一,上课专心听讲。从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来讲,一节课四十五分钟里能集中起来有15至20分钟专心听讲就不错了。这段有效的时间是听自己在预习中没看明白的问题和老师拓展的问题,是不能走神的。
第二,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我建议同学们预备铃一响,就要坐到座位上,回忆上节历史课老师所讲的内容,以便于回答老师的复习提问和新旧知识的衔接。这样可以使自己迅速进入到学习状态,积极主动地听讲和思考问题。
第三,记好笔记。高中与初中大不相同,不能是老师写一个字、词、句子,你也跟着抄一个字、词、句子了。我建议同学们把老师写的板书提纲直接记在课本的自然段开头处,把老师提出的拓展性问题记在课本的相应空白位置上,这样既可以节省记笔记的时间,积极思考问题,又可以复习时使用起来方便、直观。
第四,课堂上既要把自己设想成历史人物的角色,设身处地思维,又要站在今天历史唯物主义者的角度看问题,这样对一个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的评价就比较客观全面。
第五,要特别注意每一节课的头尾两部分。因为每节课的开头基本是老师复习、提问,概括上节课的内容,然后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并强调重点、难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结尾,是老师本节课的高度概括和小结,布置作业及思考的问题。
第六,当堂内容当堂掌握。如果你每节课都这样想,你的听讲效率肯定会高。怎样就算是当堂掌握了呢?如“洋务运动”一课,你通过学习知道了它发生的背景原因(内忧外患)、目的(对内对外,巩固统治)、代表人物(李鸿章、曾国藩等)、内容或过程(四个方面)、性质(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结果是不成功及原因、评价(一分为二,有利有弊)等就可以了。说明你对洋务运动既有感性认识又有理性认识。
第七,注意听老师的方法,总结规律,深化认识。
三、课后复习
课后的复习、练习也就是知识的巩固阶段。目的是要让学过的知识在头脑中保持持久的记忆,可以说它是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课后复习是上课学习的继续。没有哪个人靠课堂学习就完全掌握了知识,做作业不查书就顺利完成的。
第二,课后复习可以弥补做作业涉及不到的知识。因为作业数量有限,不可能涵盖课上老师讲的所有内容,作业未涉及到的内容就有可能长期被忽略,形成学习上的“欠债”。
课后复习是一种自觉学习、无人监督与强迫的学习方式,学生之间的差异往往就出在这个环节上。所以升入高中后,你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即当天功课定要当天复习,减少遗忘。
课后复习可以考虑做以下四件事:尝试回忆、看课本、整理笔记和看参考书。
第一,尝试回忆。
这里重要的是尝试回忆,它可以先不看书,独立地把老师讲过的内容回想一遍。这就是自己考自己,逼着自己专心致志去动脑筋的方法。有人把这叫“过电影”,即在头脑中把上课的每一个关键问题“放映一遍”。由于尝试回忆前,经过了预习和听讲,所以完全具备了回忆的可能性。
通过回忆可以检查当天听讲的效果;可以提高自己的记忆能力;提高看书和整理笔记的积极性和目的性;培养爱动脑筋的习惯。
第二,看课本。
课本是我们学习的最主要的工具,是老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共同依据,也是考试命题的依据。越是优秀生越是重视课本的使用,而且划得很细致、笔记很多。
复习看书重点看上课老师强调的部分和自己听得不太懂的地方。要边看边划,做一些旁批、提示。如某个事件或人物与另一个事件或人物的比较。
再深入一步是,对照课本中的目录、章、节、目的标题回忆重点、难点;内容的顺序、因果关系;阶段特征是什么?大字部分详细掌握,小字部分理解为主。知识结构和线索怎样?形势图、示意图、文物图等有什么作用?
第三,整理笔记。课堂上的笔记可以直接写在课本的相应位置上。建议同学们准备一个历史专用笔记本,用做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时用,记录预习中的问题、课后复习时的总结、体会、提示、课本的补充资料或经典试题。
这个笔记本是你阶段复习、临考前的一个很好的参考资料,可以节省很多查资料、重新思考、临时归纳和重新记忆的时间,可以帮助你加快知识系统化的过程。总结对比时好的方法有列表、示意图、用不同颜色的笔分类、列关键词、编一些易记的顺口溜等。
有一个好的笔记,会增强你的学习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
第四,看参考书。参考书是我们课本的一种补充资料,看参考书是为了加深对课本的理解。选参考书要遵循这样几条原则:①必须是最新版本,与现行教材相匹配。②必须带有学法指导,知识结构示意。③必须配有近几年的高考例题分析。④不要求多,以一套为准。
参考书课前课后都要不同程度地去看,一定要围绕着课本中心内容去看,拓展思维,增长见识、博采众长,这样可以促使你对课本知识的掌握向纵深及广度发展,使所学知识形成良性循环。
四、课后练习
做练习的过程就是知识的应用过程。也就是用你已经掌握的知识去解决相关的问题。通过练习,不仅能检查你的知识是否真正领会了、理解了、记住了,还可以深化你对知识的领会和巩固。如果你没怎么翻书就顺利地完成了作业,说明你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程度还不错。
在首先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后,还应该找一些参考资料进行阅读、练习,拓展知识和思维。
五、阶段复习
复习是把知识转化为技能的过渡环节。复习的目的在于加深理解教材,消化巩固知识、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复习的任务大致有三项:
1.强化记忆:为了使自己学习的成果牢固地存在大脑里,以便随时取用,还需进行强化记忆。理解的知识,只有通过复习才能真正记牢,记性好的同学,不仅重视理解,而且重视复习。希望同学们做到“每天有复习,每周有小结,每章有总结”。要不止一次地从不同角度,不同的层次上进行复习,从而产生了良好的记忆效果。哲学家约瑟夫•狄慈根有句至理名言“复习是学习的母亲”。可见,复习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不通过复习,把该记住的知识记住,那就谈不上独立地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
2.查漏补缺,保证知识的完整性:在漫长学习过程中,难免出现漏洞和缺欠,通过复习,可以及时补上,减少在学习上“欠债”。
3.融会贯通,不要孤立地死记知识,要把所学知识互相联系起来,用摘要或列提纲等办法加以归纳,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有人说:“智慧不是别的,而是一种组织起来的知识体系”,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这正是历史复习的中心任务。
在复习时,从内容上来说,尽量选择与讲新课关系最密切的内容来复习。看看哪些知识掌握得牢,哪些地方有缺漏,有什么经验,有什么教训 。做到课课清,章章清,节节清。采用自己喜爱的形式方法,用文字概括,或用表格,或用图解等形式,做到全面复习、思考加工,使知识排队串线,成条理,有系统。要做复习笔记,经过加工可以把厚厚的一本书变成薄薄的几页书,而这几页书记录的正是“编制成的知识之网”。复习笔记要尽量地简明、一目了然,可采用各种图表的方式。可以使自己迅速回到曾到达过的最高认识水平,使自己迅速的抓住知识的全局、重点、难点内在联系。这样,可以节省很多时间。优秀学生在考前,往往只翻阅一下平时的复习笔记就行了。考前很轻松,这种轻松是平时劳动换来的。有的学生考前十分繁忙,原因很简单,因为平时不抓紧复习,欠了“债”,他要从原始材料开始看起,怎么来得及加工呢!复习的最重要任务是解决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问题。要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归纳、抽象、概括,从而完成知识系统化的工作。要做点综合性的习题,来检查复习的效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自己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高一新生早重视学习方法,早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就可以早受益、早主动。聪明的学生,则在学习知识、发展自己各种能力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并摸索适合本人特点的学习方法。注意在勤奋的前提下,进一步从科学的学习方法中去挤时间,这样不但可以减轻自己的学习负担,而且可以提高学习质量。应当懂得“并非勤奋者都能获取科学的明珠,这里还有一个方法问题”。
实践证明,科学的学习方法将使自己的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越学越聪明,带来的是高效益;而拙劣的学习方法,将阻塞才能的发挥,越学越死,带来的是低效率。
最后祝福同学们迅速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减轻负担,快乐学习,身心健康,取得优异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