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效课堂,强化课后反思
摘要: 课后反思是发现的源泉、是改进教学,提高自身教学素养的好方法。要广泛收集课堂教学中的反馈信息,反思教学设计合理性,及时整理教学体会并总结完善教学风格,打造高效课堂。
关键词:课后反思 教育教学 课堂 学生
课后反思是教师对进行过的教学实践再认识、再思考,进而以此来总结成功与教训,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的活动。叶澜教授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反思也是发现的源泉、是改进教学,提高自身教学素养的好方法。教师只有在不断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基础上,不断学习、研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才能与时俱进,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现结合我的教学摸索,提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多渠道收集课堂教学中的反馈信息,对照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研究并及时调整、完善自我教学方法,打造高效课堂。
常言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一个人自身的认识水平在一定时期是比较稳定、封闭的,仅靠自我反思还不够。我们要多寻找机会去听听同科老师的授课,与此作对照,思考自己有多少做得较好的地方,还有哪能些地方做得不足。同时也要大胆地请同科老师多听自己的授课,给自己提提建议,虚心地请教听课老师指出自己的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习惯,授课内容是否突出重难点,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是否恰到好处等。只有经常与同科老师之间进行交流,才能更好地做到取长补短。摸清自己的不足之处,然后抓住各种机会进行磨练,如参加各种竞赛活动,研讨活动,外出参观学习,向专家请教等,都是拓展自己能力,提升自己教学水平的好方法。教师之间的对话交流,无论是对群体发展,还是对个体成长都是十分有益的,特别是在公开课,研讨课之后,大家畅所欲言,通过教者授课反思,同伴议课互助,名师骨干评课引领等方式的碰撞,反思教学活动,更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及其教学效果。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捕捉并揣摩学生反馈信息。学生不仅是知识接受者,他们往往对教学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从自己的兴趣爱好,知识结构出发,会对教学内容、授课方式、教学进度、课堂组织与管理以及效果等作出评价,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反馈,教师可以认识到自己教学的优点和不足。针对学生的作业,能真实地暴露教学中的疏漏与不足,能了解与把握学生在该年龄阶段的思维特点和身心状态。在课前、课后、考试后,利用谈话、问卷等方式及时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作为改进教学活动的宝贵资源。学生的反馈可能是热情的赞扬和肯定、是真诚的希望,也可能是委婉的批评,或者是直言不讳的指责,教师应以积极的心态、研究者的风度对待,让学生这面镜子时刻激励我们、提醒我们,促进“教学相长”。
二、反思教学目标设置的可行性,教学过程的科学性与适应性。
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落实“三维一体”的目标,教师应经常反思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生实际和需要;在教学组织实施中能否完成“三维”目标;具体组织实施的途径和方法是否合理科学。上好一堂课,从课前的预设与准备,情境的导入,学科知识的拓展与延伸,重难点的突破,学习方法的点拨与启迪、教学过程的引领与调控,直至效果的生成与情感的培养升华,是每位教师在备课时周密思考和筹划的过程。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总会有这样或那样不协调的问题。为了更好的调整教学过程、优化课堂结构,教师必须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态度、教学行为、教学策略和方法 ,看看是否适应学生实际的需要,能否促进学生的发展,能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下面的课堂叙事就是写照:在上七年级历史课“元朝的统一”时,该课内容知识点多,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及其事件,难以理解。授课时我先出示学习目标,并将知识点设计成问题,让学生先学10分钟,接着靠老师讲解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自感课堂气氛沉闷,小声说话的学生很多,有一学生小声道:“老师讲的太多,要求我们记的太多,我们记不住,也听不懂”。我上完这节课后进行了深刻地反思,找出了存在地问题,一是把课堂当作老师表演地舞台,没有将课堂还给学生,以“我”为主体而不是以学生为主体。二是教学组织设计单一化,使学生处于“我讲你听”的被动地位。三是缺少对知识复杂简单化,缺乏趣味性。后来再备课时我吸取教训,深知课堂是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以学生为主体,于是学生的收益和反应日渐趋好。因此我真感谢学生的“不满”,是他们提醒了我,让我认识到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让我学会了倾听,找到了与学生沟通的有效方法。
三、及时整理教学体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教学过程中总会有得失,教师在此过程中总会有感悟。如果能有效及时地记下精彩地瞬间或疏漏之处,在以后教学活动中就可以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一定会将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新的境界。而课后的总结整理重在及时,贵在坚持。课堂上往往会因一些偶发事件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这种“灵感”、“顿悟”常常是突然而至,若不及时捕捉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课后要及时归纳整理,从点滴的“小获”中悟出“大道理”来。同时还能拓宽教师的专业视野,提高理论素养,有利于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的形成。
下面是反思有感实例:
例一、疏忽引发小错
有一次上七年级语文课,课前我写好小黑板,没检查就走进教室,课堂上当学生指出错别字和漏掉字,“我”从教十年自感不足为奇,顺手更改添补即可。而后,一次民意调查中,有一学生谈到“陈老师在我们心目中是优秀的,可是有时记忆不好,会写错字......”,此时我便想起了那堂课,随后我写下这样的反思语:“在学生的眼里教师是知识的象征,完美无缺,课堂上老师是不会有错的,既就是小错也不能出现。所以当他们发现老师出错时,先大吃一惊,随后大胆的学生喊着给你指出来,我们应诚恳地接受,愿当学生的学生。此外,我们如果从学生自身想想应该高兴才对,因为这是他们追求真理、明辨是非能力的表现。于是我便反省,今后备课时要认真仔细,不马虎,为人师表,给学生留下老师完美的一面”。
例二: 惊喜的教学收获
我校大力倡导学习杜郎口教学模式:即“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包括三个特点,三大模块,六个环节,三个模块即:预习—展示—反馈。让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真正体现了教师由过去的传授者变为了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抱着尝试的态度在另一个班用杜郎口模式来教学七年级历史“元朝的统一”,给学生印发了了导学案,提前发给学生。我预测:“发言的人数不会很多,学生自行组织场面混乱,活动不够激烈,效果可能难以达到”。其结果 大大超过我的想象,活动很成功,效果也不错。于是我高兴地写下“教师如果能给学生展示的平台和机会,将学习的自主权还给他们,依靠其自身的热情、兴趣、爱好便能发挥自己的潜能和水平,某些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定能自然而然地生成”。同时我品尝到教学成功的乐趣。
总之,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过程,是不断提高自身教学素养的有效捷径,应不断提倡和贵在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