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有条不紊的进行,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材更加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更加注重对科学活动的探究,以及培养其终身学习的能力,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践中,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物理,从而用好物理。我就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谈几点浅陋的看法。
一、充分利用新教材中的实例、现象、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中有许多既来源于生活又可以用探究出的物理知识来解释的实例,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内外的物理实例,激发并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要对学习内容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学习过程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学生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教学中应重用好这些实例来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轻松愉快的学到物理知识。
例如“牛顿第一定律”教学时,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 ----关闭发动机的列车会停下来,用脚踢足球,足球运动起来,马车不用力拉不运动的现象入手,导入课题。这些都是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现实的题材,让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体会到学习物理的乐趣。再如:在教学《运动与静止》时,可以用电脑多媒体播放夜空中的流星,暴雨前的乌云,小溪的流水等画面,以及夏日的蝉声,冬季梢的“呼叫”。让学生深切感受自然界的运动。在噪声的教学中,播放在街道上,公路边录制的噪音或者事先布置几位同学在上课开始时高声地讲话,使学生体验噪声的危害。
2、充分利用课本实验,在探究中激发学生兴趣
新教材加强了实验,在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的基础上,还介绍了很多简单易做的“迷你实验室”,这既体现了学科特点,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学生对这些实验充满好奇,正是这份好奇心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它能很好地推动学生主动地去学习知识,探索知识,而且也能促进智能的发展,以提高学习质量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抓住学生“好奇心”这种心理特征,变好奇心为观察兴趣,进而转化为求知欲望。在学生刚接触实验课时,我就给大家介绍了从苹果落地的启示中,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从水壶中的蒸汽不断冲击水壶盖的观察中,瓦特发明了蒸汽机等。由此大大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更加懂得观察的重要性。例如,在教学《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发出声音,研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在这样真实的游戏情境中,学生们通过手的触摸,泡沫球、乒乓球、小纸屑的跳动,甚至发声体本身的振动(模糊的边界),深刻领会物体发声的原理。
再如:在讲授《大气压》一节时,可在装满水的杯上用硬纸片盖住并倒过来,发现水并不流出,纸片也不下落,使学生确信大气压的存在。接着让两个学生做马德堡半球实验,使他们感觉到巨大的大气压力,这样就会使学生对这节课感兴趣、印象易理解、记得牢。
3、用具有惊险性出乎意料之外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类的兴趣与好奇心紧密相联。培养好奇心的关键在于使新信息的刺激出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之外,即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例如,在讲授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可用一个单摆来做实验。先将摆球拉个较大的角度使之贴近眼睛,人站着不动,然后放手,使单摆摆动起来。很多学生都替老师担心,生怕摆球会碰到老师的眼睛。实验结果却超乎学生的意料之外。通过实验,把深切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为下一步解决“为什么”作好准备。
4、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跟物理实验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感悟实际生活的奇妙和规律性
根据学生求动、求知、求趣、求异、求新等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讲授内容和实验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物理实验探究活动应紧密联系生产与生活实际,越是贴近生活的探究活动,越是与学生的经验相矛盾的探究活动越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开拓学生的思维。如:在探究影响声音的音调高低的因素的活动中,学生们通过敲打(弹拨)身边的物体发出声音来研究,通过实际演奏手中的乐器发出声音来探究。他们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手去触摸 ……再如:探究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从蜗牛的爬行到小狗等到动物的奔跑〔趣味实验〕、从玩具车的行使到飞机、火车的飞驰〔趣味测量〕、从地球的运动到日月星辰的天体变化〔趣味观察〕),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老花镜的妙用、水滴之谜、玻璃杯上的学问)等等。通过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跟物理实验联系起来,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而富有刺激性、可以使学生感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学习、增加“实用时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二、教师授课时要有良好的教学艺术
教学语言要形象幽默。讲究语言艺术,不但会增强学生对教学信息的吸收,而且会对难点知识起到缓冲软化的作用。语言形象准确,物理研究对象就会更加形象逼真;语言幽默、有趣、能使同学们欢畅乐学;语言生动、简练,会让人生智开窍。所以教学语言尽量做到生动、形象、幽默、准确、亲切、清晰、简练、有趣。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还加深了学生的记忆。
1、语言生动风趣,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语言应体现出机智和俏皮。课前,教师要进行自我心理调整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有声有色,才能带着愉悦的心情传授知识,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事实表明,教师风趣的语言艺术、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即产生所谓的“爱屋及乌”的效应。例如:在讲势能时,可向学生说,当天花板上有一根鸡毛向你头上落下时,你将会怎样?学生肯定会说:“这有什么可怕的”。如再问,若你头顶上的电风扇落下呢?学生肯定会下意识地手盖头顶,“那还不快跑”。从而说明物体的势能和质量有关。在讲势能和相对高度有关时,可以用从课桌上跳下来和从三楼跳下来进行比较,肯定会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在讲课时,如果在适当的时机故意讲错,也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记得牢。例如,在讲到绝对温度的单位是“开尔文”时,故意说成“就是那个发现进化论的开尔文”,讲完后,学生们先是一愣,然后几乎全班同学齐声回答“那个是达尔文”,这样整个课堂气氛就都活跃起来了。
2、教师授课时,要有丰富的情感,从而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丰富的情感,是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运用,也是教师职业道德情操的要求。一个教态自然的优秀教师,走进课堂应满脸笑容,每字每句都对学生有一种热情的期望。大多数学生的进步都是从任课教师的期望中产生的。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教学,能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能增强他们的理智感,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能使他们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材。
教师授课时的语言、声调、动作要富有感染力。准确的措词、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描绘、柔和的声调、富有表现力的动作表演融为一体,可使学生在 45分钟内不仅学到物理知识,而且还有一美的感受。在对物理概念、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进行叙述时,要做到抑扬顿挫,声音的高低、发音的长短、感情的运用等,都要求教师根据具体内容进行精心设计。
3、教育学生留心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从现象中感知物理意义
物理学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很多物理定律和规律都是从观察中发现的。例如,牛顿通过对苹果落地的思索,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伽俐略通过观察吊灯的摆动发现了单摆的等时性。通过举例,引导学生观察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例如,油灌车为什么要拖一条尾巴 ----铁链?在干燥季节,在黑暗中脱下纤维衣服,往往能看到火星闪烁,这是什么现象?通过引导,学生会在生活中发现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有一位学生问过我,在他家附近的抽水站,当通电抽水的瞬间,会发现几根通电导线抖动起来,为什么呢?我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他思索,最后使他恍然大悟。
4、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每个人都有一种自我实现、获取承认、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成功时,会情绪高昂、兴趣倍增;多次努力仍然失败时,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影响积极性。其实,中学生感到物理难并不都是学生的智力问题,相比之下,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更大。因此,给学生一个成功的机会,是提高学生学习情绪的一种有效方法。
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与梯度、适应学生的智力发展创设更多的重要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使他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例如,在设置课堂提问的内容与对象时,可根据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难的问题不应提问学习困难生,以免他们由于答不出而处于尴尬的境地,从而产生自卑感。在布置作业时,要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题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此外,在课堂上适当地为实例配上板画,可以使许多难以说清的物理现象在黑板上一目了然。例如:两人追赶问题,通过几笔就可以把两个火柴人画得惟妙惟肖,使学生忍俊不禁。这样,通过“助之以成”,帮助学生牵线搭桥,克服困难,获得成功;通过“动之以情”,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通过“晓之以理”,启发学生准确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教师的解颐笑语,有深入浅出、“雅俗共赏”、“智中见志”的特点和功能;生动有趣的实验,把“外在”的信息,即物理课题以新奇的方式揭示在学生面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引人入胜,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乐趣中获得知识、巩固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无疑会产生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