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料阅览教育百科教育论文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优化初探
发布者:吾爱  来源:zhaojiaoan.com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优化初探
小学美术学科的性质特点决定:教师必须调动起自己的学生,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动情,并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应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知识技能,教师要借助一定的审美媒介,巧置适宜的学习场景,为学生架起学习知识和积极思维的桥梁,来促使学生多方面心理功能的协调,以达到塑造审美心灵,培养审美情操的目的。
一、创设学习情境启发研究,主动探索新知识的场景
美术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创造条件、创设情境,刺激潜藏在每位学生心里的激情和冲动,让他们自主地把热情投入到探求新知识的活动中去,使审美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培养。对教师而言,这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创造。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沉思与躁动、接受与创新都以一定的节奏表现出来,教师应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帮助和引导学生找准思维的突破点,使学生的思维经过“爬坡”后发现新的亮点。在教一年级《纸偶》一课时,由于套在手指上的指圈大小是一个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怎么做,而是先剪了一张方形纸条,做了个大圈,套在手指上,学生立即发现太大了;我又故意围了个小圈欲往手指上套,有学生哈哈大笑:“套不上,太小了。”于是我故意犯难:“那怎么做,套在手指上大小正合适呢?”有学生在交流,有学生在试做------很快许多学生找到了答案,争着向老师汇报:“围在手指上后再用胶水贴起来,然后把多余的纸剪掉,这样做大小正合适。”由此可见,学生在教师设置的情境中已探索性地学会了制作的方法,并从中明白了这样做的道理,达到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目的,在此,学生也真正体会到了做学习主人的快乐。
二、巧妙设置,举一反三,有新发现的场景
学习中让学生掌握学法是关键,教学生画一幅画是使学生受益一时,而把学法教给学生是使学生受益终生,“给学生黄金,不如让他们学会点金术”,在教学中应该把举一反三,有新发现的机会留给学生,新的发现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新的乐趣,促进知识的正向迁移,也使学生自觉的成为审美表现的主人。在教《我设计的椅子》这一课中,我首先强调课题中的“我”字,要让学生完全以主人的姿态出现在课堂上,旨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为了启发学生思维,我首先提供了一种假象的情境:“假如你是一位节目主持人,你为自己主持节目时设计什么样的椅子?”讨论后有学生总结道:“坐着要舒服,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款式要精美别致些-------”之后,我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对他们“一放再放”,便试着让同桌同学以上述方式,用“假如你是------你为自己设计什么样的椅子”来进行问答讨论,然后把设想好的椅子画成草图,挑最满意的画到作业本上,通过这一问、一答、一画,气氛很是热烈,于是给医生、老师等设计的新式椅子便应运而生了,这再一次证明了一堂课中能创设好的场景,可以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求知的欲望,从而拓展学生的思路。试着放手让学生顺着老师探索问题的思路,在原有知识基础上“举一反三”,那他们定会有一番新的发现。
三、根据教材内容设置让学生动手验证自己想法的场景
“教”不一定只靠教师“讲”,“学”不一定只是学生“听”,“百闻不如一见,一见不如实践”,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设置让学生自己动手验证自己想法的活动场景,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美术知识和技法,在愉悦中去进行艺术创造。只有在审美的艺术体验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和内在潜力才能被充分地调动起来,走上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正确学习道路,在作业的表现程度和艺术创造的水平上也远远超出自己原有的水平,从而大大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美术课上学生普遍喜欢手工制作:其一,手工作品的鲜明形象吸引了他们;其二,从中可以看到自己动手创作的具体成果。一件作品的成功制作代表着他们 对美的追求、想象和创造,是智慧与毅力的明证。学生在自己动手验证自己设想的过程中,能充分表现出审美个性,体会到做“主人” 的愉悦。就从纸的设计制作来看,学生将一张平面的纸变成占据一定空间的立体造型,学生动手验证可以体会到:“折”有力度;“揉”产生肌理感;“卷”出现桶状立体感;“抻”可以使纸改变颗粒密度产生卷曲。若要固定形状,可通过粘、钉、卡、接等工艺处理。如果这些工作都由教师代替了,学生听课就会感到索然无味,学习效率也会大大降低。“只有尝试,才能有所发现”, 所以动手实践阶段非常重要,它给学生思维活动的成功架起了桥梁,给学生带来信心、创造的乐趣,是学生作品成功的必经途径和保证。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验证自己的设想,这一过程是学生思维最活跃的阶段,不如把这样的机会留给学生自己,以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需在旁进行引导,尽快将学生引入神驰遐想的世界,从而逐步把学生的“玩耍”导向“创造”。例如在做面具时,一位女同学,她用一张雪白发着微微亮光的纸做了一个漏斗型的脸,因为纸的色泽,使她联想到做一个白白嫩嫩的女孩子的脸的形象,当她加上细丝状的头发,再塑造出五官,却越来越象一位习武的老翁,于是又给它装上了胡须,看上去真像一位威武的老武士!一张平面的纸、女孩、老翁,这些形象都有一定的距离,但学生通过动手实践,逐步验证、改变并完成了自己的设想,这不是一种很有意义的创造吗?
四、善于设置让学生自我评价的环节
实施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创造效率的高低取决于人们评价事物的能力------没有综合评价和改造自己想法的能力,也就不会有创造力。”(《创造学研究》),评价并没有导致艺术品的产生,但它给创造力提供了生长的土壤,学生在对作品的评价中会接触到许多有意义的观点,会逐步增强自主意识,因此,教师不但要在教学中根据学生活动的反馈进行自我评价,还应当为学生设计自我评价的活动,使学生在自我评价中做审美的主人,提高审美鉴赏力。
1、复习旧知识时进行自我评价。
以往复习旧知识,一般由教师简单讲讲知识点后迅速转入新知识的学习。由于美术课的间隔性,这样往往影响学生所学知识的连续性,因此在复习旧知识时尽量让学生做主体,参与复习,这样既保证了所学知识的系统性,也使得新旧知识的过渡较为自然。而且这一过程让学生参与实际上是对学过的知识实施自我评价,当复习旧知的问题一旦被提出,反映快的学生马上能够回答出正确的答案,而没学好的,或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则一时茫然,从学习心理上来看,他们将在这种课堂气氛下扭转态势,事实证明,群体间的互相影响,能使学习空气活跃。
2、探索知识中进行自我评价。
在探索新知识中实施自我评价是强化学生主体意识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保证学生在获得知识、发展智力中力求成为探索新知识的主人。在绘画课上,有些学生试图临摹,在巡视指导时可向他们提出了两条要求:一是自己画得和别人不一样,即不模仿老师和课本上的范画;二是现在画得和过去画得不一样,即不重复已经画过的东西,鼓励他们另辟蹊径,然后根据要求在作画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并且展示自己有创意的作业,鼓励其他学生放开思路来作画,使临摹的学生取消偷懒的作法,重新开始立意创作。手工制作中,让作品独立新颖的学生介绍自己的创意,对于学生发现并运用材料的美感来制作或装饰画面的应给予肯定的评价;即使在欣赏书上范作时,让学生以借鉴的眼光在指出优点的同时提出改进建议,能极大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也不失是一种很好的自我评价方式,经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会努力探索并逐步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
3、课堂小结时的自我评价。
课堂小结,有助于帮助学生把握课堂重点,储存知识,提高学习效益,课堂小结也是实施自我评价的最好时机。对此,应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时间,留出一定时间根据课堂教学目标、重难点来创设情境,让学生实施自我评价,以起到巩固知识技能和鼓舞学生学习信心的作用。小结时,请有创见的学生带作业上台讲讲设计思路,讲述中,充分肯定自己的优点,同时尽量找出不理想的地方。其他学生也可给予肯定或补充,从而使学生之间相互鼓励,树立信心,看到努力的方向;或由小组选出最好的作品,向全班展示讲评,从而产生竞争意识;或将全班大部分作业依次挂在讲台前,大家集体评议作业。总之,不论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小结,都要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参与,多作自我评价。
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是从古至今教学活动的基本规律,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在教育事业日益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尊重并理解这条规律。美术教学应从学科本身的特点和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坚持面向全体,以人为本,并根据学生学习知识的需要,努力为学生设置适宜的学习场景,按照重感受、重创造、重想象、重表现、重实践、重发展的原则展开,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更有效地实现美术教学目的和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