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
现在人类社会全面进入了信息社会的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将作为社会的第一战略资源,所以信息教学现已是一门倍受重视的学科。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呢?下面本人谈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兴趣。
教学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要有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积极的配合。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兴趣是产生动机的内部因素,要是教师培养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学习意向,这种意向是提高教学质量的至关重要的条件。
比如教师在教学生认识键盘后,让学生在上机练习时,从玩打字游戏来熟练键盘,如打地鼠、青蛙过河、吃苹果……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打字游戏来培养自己对计算机的兴趣,进而熟练键盘各个键的位置和提高学生的打字速度。
教学中还可以通过丰富的史料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了解信息技术对科学和现代社会发展的影响,进一步提高学生自觉学习的兴趣。
二、给学生安排一定的任务。
在教学中适当地给学生安排一些任务,使学生通过对所安排任务的操作过程,明确它涉及到哪些信息知识,通过任务的完成来实现所学知识的建构。
教师可以安排像《信息技术》课本上的椰妹一样写一篇日记、一些留言或一篇文章,由教师指导,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地学到并用到了Word的知识,掌握了Word的基本操作技能、技巧。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己设计美化自己的作业,由学生自己安排版式,自由选用字体,自由插入图片、调整图片的大小,然后学生之间互评,学生自评自改。此任务由学生自己摸索,单独完成或与他人合作完成。
三、放手学生自己摸索。
信息技术的课题要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在教学中只是组织者和管理者,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帮助、指导和促进的作用。课题呈现在学生面前时,教师不要急于去讲解应该如何去做,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摸索。如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学生一下子觉得很抽象,可以尝试把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去看《信息技术》的课本,或查询资料,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应用及其组成分类,有条件的可以让他们从网络上查询自己感兴趣的计算机知识。然后展开讨论,通过分析、归纳、整理达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师在过程中是作为指导者,引导学生查资料或提供相关参考书目。
四、可以利用网络学习。
现在网络越来越普及,很多家庭都已有了电脑,这让学生在网络上学习信息技术提供了方便。教师可以自己建一个网页,网页上有许多关于电脑的知识,给学生提供选择学习的机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学习水平、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在网络学习中,学生可以在网上看其他同学的作业,并能在网上提出帮助性的反馈意见,也可以借鉴别人的学习经验、观点来完善自我。教师也可以根据需要对作业中的问题进行个别反馈和指导,这种形式是公开的,它有助于学生在网上实现“协作性”学习,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深入理解和掌握,也有助于教师与学生的参与和相互之间的沟通、帮助。
五、要归纳总结。
在教完一节或一个单元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建立起与已学的旧知识间的联系,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完成真正意义的知识建构。
如在《信息与技术》第六册中的幻灯片,有许多的操作是用到Word中的知识的,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学过的Word知识来与新学的幻灯片知识相连接,以更好地来制作幻灯片。
以上所说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情况来灵活运用,并努力探索出更多新的、实用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