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您需要的资源啦!?本站所有软件高速免费下载,记得下次再来哦,找教案个人博客您下载的首选
软件大小:0 Bytes 下载次数:44
更新时间:2015-12-28 15:26:00
本地下载
快车专用下载地址
不能下载请报告错误,谢谢
第一次工业革命课件
学习 10 以内的序数课件

软件简介:
这里是一座平静的小镇, 
也曾经是最恐怖的死亡工厂; 这里见证着人性的堕落, 也凝结着一个民族的苦难; 
这里是人类历史无法跳过的一页, 这里是 奥斯维辛。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美)罗森塔尔
奥斯维辛(Auschwitz)集中营: 奥斯维辛位于 波兰 南部小波兰省境内 ,1940 年 4 月 27 日,德国法西斯头子希姆莱下令在此修建 最大的灭绝人性的杀人工厂 —— 奥斯维辛集中营 ,并于同年 6 月 14 日将首批犯人运抵奥斯维辛。 1941 年对集中营进行了扩建,二战结束时,整个集中营占地面积达 40 平方公里 。 除斯塔姆拉格、布热金卡、莫诺维采三个主要集中营外,还有 45 个 分营。 营内采用毒气室等各种方法屠杀、虐待囚犯, 5 个 焚尸炉平均每天 焚尸 1 万具 。 包括中国人在内的 28 个民族 的 400 万人 死于集中营,其中 犹太人最多,达 250 万 。 1947 年被开辟为国家博物馆。 1979 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1945年1月27日,席卷波兰的苏联红军在波兰南部克拉科夫的奥斯维辛小镇发现了一座用铁丝网围起的集中营,当时有7000多人,他们大部分是犹太人。 所有人都表情呆滞,瘦弱不堪,奥斯维辛集中营就此为外人所知。 奥斯维辛集中营是德军在1939年建立的。 到苏军解放时为止,有400多万人在这里惨遭杀害,因此它又被称为“死亡工厂”。 奥斯维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修建的1000多座集中营中最大的一座,这里成为了犹太人永远的“噩梦”。

这样的悲剧属于整个人类,我们应共同面对这样的耻辱,这样的罪恶。 我们也同样不会忘记中华民族在日本法西斯的强盗行径下遭受的苦难。 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今天我们要做的不仅是记住这样的历史。 





      奥斯维辛集中营大门,门上的格言非常著名:“劳动意味着自由”

   奥斯维辛集中营的一扇高墙上写着: “ 来到这里只有劳动,不能有任何别的设想。不想劳动者可以自己触动电网。 ” 集中营的头头在囚犯到来的当天就对他们说明白: “…… 集中营进得来,出不去,除非从焚尸炉的烟囱里爬出去。 ” 



奥斯维辛集中营密布的电网



在奥斯维辛集中营被用来 
做医学实验的犹太儿童 


犹太人在被送进杀人中心之前,正在最后一站的等待。 



毒气室中等死的囚犯



被饿死的囚犯



苏联摄影师尤金1945年在奥斯维辛集中营拍摄的照片 


集中营里堆积如山的尸骨 



纳粹警察正对大规模 “ 解决 ” 后还活着的犹太妇女射杀 


这是集中营1945年5月12日解放后被搬运埋葬的尸体。 



被处死的囚犯的尸体.照片上显示的仅为死难者的一半不到,他们大多数是饿死或被枪杀的。 



1945年5月,美军进入了战败的德国,所见到的不禁令人触目惊心-大批的犹太人尸体。 


这个囚犯还保持着被烧死时的姿势。 



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囚房 焚尸炉



集中营里的万人坑 


运送政治犯尸体的火车 



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焚尸炉 

“… 人们对他说,这是 ' 小的 ' ,还有一个更大的。 …”

——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遇难者的鞋子 

遇难者的遗物 

“… 一看到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 … 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

——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奥斯维辛集中营里拥挤的囚犯宿舍 

“… 这些三层的长条盒子, … 在这样大一块地方,每夜要塞进去五到十人睡觉 …”

——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部分死难者的照片 

“…这是数以千计的照片,是囚徒们的照片。他们都死了——这些面对照相机镜头的男人和妇女,都知道死亡在等待着他们…”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凭吊者在昔日枪决人的高墙下献上束束花环



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 60 周年纪念活动 

今天的“死亡墙” 

德国总理向遇难者致哀



《奥斯维辛委员会柏林集会 施罗德强调德国应负责 》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1月27日12:01 新京报

德国必须直面过去,“尽管遗忘和排斥的诱惑是巨大的,但我们绝不能屈服”。

从1996年起,德国将奥斯维辛集中营的解放日1月27日定为“纳粹受害者纪念日”。 

《日媒体对奥斯维辛报道独特 轻描淡写错误历史 》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1月27日20:17 文汇报

如果说日本已深刻认识到其过去的滔天罪行,那么它就不会在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一意孤行,不会在教科书编写上篡改历史,不会对毒气弹、慰安妇事件闪烁其辞。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新闻是美国记者罗森塔尔二战后访问奥斯维辛集中营博物馆之后采写的。 发表之后,各大报纸争相转载,并获得了 美国普利策新闻奖,成了新闻史上的佳作。 



罗森塔尔突破了“客观报道”“零度写作”的框框,把 自己和其他参观者在奥斯维辛访问时的感受当做文章的主要内容来定 ,传达出每一个良知者的共同心声。 



   既然 “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 ,为什么作者还要去报道?



这句话的意思是奥斯维辛太出名了,人们已经了解了它很多东西,的确是没有什么新闻可供报道了,但另一方面,即使没有新闻,作者还是要写,因为他感到一种 非写不可的使命感 。 奥斯维辛虽然是没有什么新鲜东西了,但每一个参观者进来了都只有一个感受,那就是震惊和窒息,驱使作者必须为它写一点东西, 以祭奠亡灵,揭露罪恶。



请找出本文中的导语、主体、结语,并以此为依据划分本文的结构层次。 

导语(1-3段)
主体(4-15段)
结语(第16段)


  细节描写 在阅读作品时,常常会有一些细节打动你。 所谓细节,就是对人物、环境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的具体描摹,或对事件发展过程中某一细微事实的形象描写 。 高尔基称细节是“隐藏在字里行间的魔术”。

人们读作品,常常会有一些细节打动着你,特别是那些思想光芒彻照肺腑的细节,那些艺术芳醇醉迷魂灵的细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久而久之,故事情节淡忘了,甚至书名都忘却了,可那些精彩的细节描写仍然鲜明灿烂地镶嵌在记忆中。 文学作品中的细节犹如电影的特写镜头 。 它是用准确的语言把某一现象、某一局部加以特别突出、强调,从而将那一表象分外强烈地感诉于读者的想象力,在心中唤起具体而丰满的艺术形象。 从而增强作品的真实感和艺术感染力。  



文章一开始描述了奥斯维辛现在的情景:阳光明媚,绿树成荫,孩子们高兴地嬉戏。 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和平的景象。 可是为什么作者却说这是“最可怕的景象”“像一场噩梦”? 






“居然” 

今天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博物馆 

景色固然美好,却与这里的历史 不相配 。 这个曾经暗无天日的人间地狱,应该“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然而一踏进集中营,作者却吃惊地发现,这个该被历史永远诅咒的地方,竟有这样和平美好的景色,他一时无法接受,所以感到可怕。 作者无一字控诉,可是由此所体现出的 强烈愤懑的感情 ,让读者感到 无比压抑。 

65 年前的奥斯维辛集中营



如何理解 “ 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 这句话? 

      可以理解为作者的一种 讽刺 ,无论纳粹党多么残暴,终归阻止不了生命的进程。 也可理解为一种 控诉 , 生命的绽放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事情 ,可见对生命的戕害是最恶劣的罪行。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消息与我们常见的消息有什么不同? 

不同之处就在于记者在文章中的参与程度不同。 我们平时读报纸所看到的消息主要还是一种客观叙述为主的写法。 而本文有所不同,把作者自己 参观集中营的感受 当成了主要的内容来写,是一种 纯主观性 的报道。 



文章的中心 : 

本文在作者看似平静的叙述中抒发了对德国纳粹残酷暴行的沉重 控诉 ,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和平与祥和的 向往 。 同时,也是为了 提醒 人们不要忘记历史的教训。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突破新闻 “ 零度写作 ” 原则,着眼细节,以冷峻的视角,深沉地描述了今天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纪念馆。 在恐怖与快乐、战争与和平、历史与现实的反差中,它召唤起人们关于 灾难的记忆、关于生命的思考、关于人性的自省 。 它的发表充分地表现了一个新闻记者的使命感,更以迫人的力量震撼生者的心,成为新闻史不朽的名篇。 


奥斯威辛是一个尺度: 关于时代的、道德的、人性的尺度,无法弃置的尺度 ;即使作家所写的题材毫不涉及战争和杀戮,时至今日,也都与奥斯威辛有关。 在这里,奥斯威辛已成为现实的一部分,虽然属于过去,却向未来敞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