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您需要的资源啦!?本站所有软件高速免费下载,记得下次再来哦,找教案个人博客您下载的首选
软件大小:0 Bytes 下载次数:0
更新时间:2013-01-28 05:59:00
谢谢关注。
不能下载请报告错误,谢谢
高中英语全英文说课稿 Unit 7 Living with disease
《B2C商务业务实训—电子客票订购》说课稿

软件简介:
评《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一课
刘老师的课堂教学应用了“抛锚式教学模式”,属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之一,感触较大。
所谓抛锚式教学模式,是要求教学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凭借学生的主动学习、生成学习,亲身体验从识别目标、提出目标到达到目标的全过程。这类真实事例或问题就作为“锚”,而建立和确定这些事件或问题就可形象地比喻为“抛锚”。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学习内容和学习进程也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而被确定了。可见,抛锚式教学的过程为: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评价反思,其中每一个环节都要充分体现主动学习的要求。
本课教学,刘老师根据抛锚式教学理论的思想,并结合新课程改革要求,实施了教师点拨,多媒体辅助,学生自主探究,使课堂教学得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1、“抛锚”与“锚”
本节创设情境是应用语言描述“海水大规模流动”和材料展示现实中洋流现象:“洋流流向、流速很稳定;洋流表层明显比底层快;洋流的纬度分布具有一定规律。”
在上述情境下,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这一环节的作用就是“抛锚”,选出的事件或问题就是“锚”,即“洋流的发生是偶然还是必然?”“洋流发生的动力是什么?”“洋流分布有规律吗?”这便是学习探索起点和主线。
2、拓展“锚” 
创造机会使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权进行独立探究或小组探究,围绕问题查找相关隐藏或缺失的信息。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的过程:提出问题――确定假说――验证假设――修正假设――解释现象――表达与交流。
◆ 洋流的成因
“锚”抛出后,点拨学生深入思考,结合生活经验,观察材料,大胆猜测“海洋水体运动动力——风”。
确定假说后,刘老师便要求学生默写气压带和风带图,并对照大屏幕现实的“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观察两者的联系,学生可知两者相关性很高,但又不完全一致。接着点拨
“两者存在的一个夹角偏向”,学生会立刻联系到旧知“物体在地球表面做水平运动时,其运动方向发生一定的偏转。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向左偏转;在赤道上没有偏转。这种现象在气流和水流的水平运动中表现最为明显。”同时,引导学生观察海洋两岸的流向偏转,可知流向还受到陆地阻挡以及流体连续性特性影响。在这里,刘老师类比了一个“在游泳池推水,水流折向”现象,帮助学习理解。
由上述可知,在刘老师的思维引领下,学生归纳出洋流的成因:(1)风力(主要动力);(2)地转偏向力;(3)陆地限制。
    ◆ 洋流分布规律
由洋流的形成过程的学习自然过渡到“洋流规律”学习阶段。老师要求学习根据前者学习内容“影响洋流形成因素”来画出理想状态下的“洋流模式图”,刘老师称此为“实验室产品”。学生完全依靠理性思维,老师点拨,进行推理归纳规律:“双8模式”,“以副热带为中心的中低纬度环流:北顺南逆;以副极地为中心的中高纬度环:北逆南顺”。 
随后,刘老师在大屏幕上打出现实中“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要求学生将其对比自己的实验室产品“洋流模式”图(双8模式)有何不同?为什么?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后,可知洋流分布不同于理想状态之处“因海陆分布影响,南半球中高纬度未形成环流,形成了西风漂流和南极环流;北印度洋因为受季风影响,则形成冬夏季节反方向的季风环流。”经师生分析思考,修正了“双8(8/8)模式”为现实中“8/0”模式,即“北半球两个环流,南半球仅中低纬度一个环流”的洋流分布规律。”
上述的“成因”和“规律”的学习,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刘老师成功运用了“探究式学习法”,让学生从问题出发、大胆假设、理性推断、修正假设、得出结论,充分发挥了学生主动性,自主建构新知,同时体验了探索中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
3、脚手架
在学生自主探索过程中,刘老师的非常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抛锚教学实践中,教师由传统的“教育者”转变为“教练”甚至“学习者”的角色。教师任务是:巡视和发现、参与和协作、鼓励和促进、支持和帮助、评价与反馈。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教师角色的转变,提供适当的“支架”策略,创建一种有利于学生主动活动的课堂气氛。比如,提醒学生对比“气压带和风带图”与“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寻找洋流成因;提示学生对比“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与自己的实验室产品“洋流模式”图,走向现实模式;唤起学生生活经验“游泳池水流动现象”,以及身体语言应用“手姿示意:双8形成,地转偏向的方向”等。
关于学习效果的评价方面,抛锚式教学不仅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解决“锚”中的问题,而且要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自主地完成学习目标,自主地解决复杂背景中的真实问题,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相互评价和自我反思的能力。因此对这种教学效果的评价往往不需要进行独立于教学过程的专门检测,只需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即可。
个人认为本课“抛锚和确定锚” 环节用时稍长,而最后设计的 “画方向,记模式” 环节,改为学生课下自主学习,草草收场,遗失了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在现实“8/0”模式指导下具体化内容的展示和学生学习状况的反馈信息。
总之,本节课体现了新课程教学倡导的“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的核心理念。它要求教师必须摆脱传统教学的桎梏,而抛锚式教学正是按照新课程教学的理念设计的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创新的教学模式。它能否取得实效,归根到底在于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的。教学中只有学生的主动参与,才能改变课堂教学机械、沉闷的现状,让课堂充满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