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您需要的资源啦!?本站所有软件高速免费下载,记得下次再来哦,找教案个人博客您下载的首选
软件大小:0 Bytes 下载次数:0
更新时间:2012-07-21 21:08:00
谢谢关注。
不能下载请报告错误,谢谢
小学德育论文
初中生数学小论文

软件简介:
《摘要》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不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面对快速发展的社会,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缘由呈现多元化和多极化趋势,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必须防止一些错误倾向,不断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问题 心理素质培养 心理健康教育
一、心理健康产生的问题
1.大学生活的适应问题
2.贫富观念的问题
3.人际交往问题
4就业压力的问题

二、心理问题产生原因
1.角色的转换,上大学后对新的坏境,新的人际关系,新的教学模式等都会不适应,产生各种各样的困惑,进而造成心理失调,在高中阶段,因教育体制所致,大部分的学生学习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考大学,所以他们拼命地学习,只要成绩好,就会成为宝贝,老师宠着,家长护着。过着“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简单生活。对许多生活经验和为人处事原则知之甚少。进入大学以后,作为大学生中得一员,同学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在同一所高校读书,其学习成绩也不相上下,因学习成绩好而自豪的心理荡然无存了,完全没有了以前在中学里作为佼佼者的感觉。加之少之又少的生活经验和为人处事原则,使部分大学生感觉非常不适应,不甘寂寞,又不会或者不愿意与同学相处,没有及时转换角色,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些心理为题。
2.生活贫困。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展,高校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多,我国高校教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尤其是一些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入学率显著提高。经济窘困造成的压力。对于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学生来说是不小的负担。因家庭困难造成学生经济紧张而陷入困境的学生在学校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据统计,每年全国26.4%大学生支付不起学费,13.5%大学生甚至生活费用都有问题。高额的学费和生活开支增加了他们的心理压力。来自边远和贫困地区的学生更是如此,他们与来自富裕地区、家庭的大学生在消费方式、消费观念乃至言行举止等方面都存在差距,易使贫困学生产生心理失衡和压力。经济的窘迫,使这些学生心理负担十分沉重,他们感到苦闷和压抑。甚至有少部分学生忘记了他们肩上的重任,忘记了父母的艰辛,经受不住物质上的诱惑,为了爱慕虚荣,产生失范行为,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极个别的学生还有轻生的念头。这种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不但存在,而且问题严重性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韦伯认为大量的人类行为是非逻辑的,是人门情感或心理状态的反映。许多学生产生失范行为是因为心态不正、心理失衡而造成的。                          
3.人际关系导致的压力。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心理上的距离。人际关系反映了个体或团体寻求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因此人际关系的变化与发展决定于双方社会需要满足的程度。⑴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个体总是有社会需要的。因此生活在一个社会群体之中的个体,总会同社会广泛接触,发生相互作用,产生人际交往,同他人建立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人际交往是个体或群体为达到某种目的、满足某种需要,通过运用语言符号系统或非语言符号系统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一个过程。在这个交往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双方的文化背景(语意障碍、态度障碍、文化程度障碍等)、社会背景(社会地位、社会角色、年龄、性别等)、心理因素(认知、情绪、个性等)等方面的差异产生障碍,⑵导致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人际关系不畅,甚至引发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彼此都产生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心情抑郁、孤立、忧伤、压抑 ,从而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影响周围的人,从而严重的导致心理问题。
大学生对人际关系的建立要远比对学习和生活环境的适应更困难。面对来自各地、风格特点各异的同学,如何建立协调、友好的人际关系非常重要。大学生作为社会个体,希望在集体中与他人建立友情,希望在集体中得到他人的认同和赞赏,希望在集体中建立自己的威信、地位,因生理的发育心理的成长渴望得到异性的爱情等。这些需要都是在与他人的人际交往中获得的,一旦交往受挫,人际关系不畅,就可能会使人产生自卑、挫折感等不愉快的情绪体验,还可能出现有意伤害周围的人,导致心情抑郁、孤立、忧伤等消极情绪。
4.就业压力。现在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双向选择”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不断提高,就业门槛加大。大学生一入学就要考虑到毕业后就业的问题:我的专业社会需要吗?我怎样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毕业之后未就业的大学生更是高危群体,2006年10月31日清华大学研究生洪乾坤因找不到工作,从泉州市中营学院7层楼的学生公寓A幢坠下身亡。警方从死者身上搜出一封遗书,死者在遗书中说,不愿意成为父母的拖累,他选择自杀。⑴2006年5月16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一名即将毕业的董姓女博士,从校园宿舍楼八层跳下身亡。⑵就业压力已成为当前心理问题最主要来源,临近毕业的时候,大多数学生当年考上大学或硕士、博士时的喜悦被工作越来越难找的现实粉碎,而找工作过程中处处需要“钱”和“关系”开路的现实更使他们心力交瘁,一些人在重压下难免出现心理问题,甚至不同程度地患上抑郁症等精神疾病。
三、解决心理问题的对策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
(二)识别学生的心理伪装
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是指个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妥善处理适应人与人、人与社会间的相互关系,有统计学、生理学、个人经验、社会贡献等标准。
(三)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1.以活动结果为进认识自己
2.与人正确比较
(1)横向与纵向比较
(2)单一因素与多因素比较
(3)行为前与行为后比较
(4)相对与绝对比较
做到多读、多听、多动手、多参与
(四)改变学生的非理性的认知
理性只客观、科学、逻辑思维,其特点是意识性、目的性、自觉性、稳定性。
非理性指冲动、直觉、灵感、感应能力,其特点是盲目性、无意识性、易逝行
很多情况下,人们的痛苦与快乐,并不是由客观坏境和优劣势造成的,而是由自己的认知决定的。
还要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与教育。在学院除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必修、选修课程或专题讲座、报告在大学生中广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外,还可通过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校刊、校报、橱窗、板报等宣传媒体进行宣传,以及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或宣传月等活动,在校园大力营造关心大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良好氛围。另外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组织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营造积极、健康、高雅的校园氛围,陶冶大学生高尚的情操,增强学生相互关怀与帮助的意识。
参考文献:《大学生心理健康》、《大学生法治与道德》、《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