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10-03-22 16:50: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高考作文
- 公告:
2010年高考作文应试策略
1.审清题意。考生写作时一定要有强烈的审题意识。首先,要读懂材料。如2009年高考安徽卷的“弯道超越”,考生在写作时要明确两个方面,一是“弯道”,既可实指困难大、变数多的赛车弯道,也可虚指人生道路上的一些关键点,是一个“特殊的阶段”,充满着各种变化的因素,极具风险性、挑战性,同时也充满机遇。可见,这个“弯道”含有比喻义和引申义。二是“超越”,就是超出、越过之意,如超越障碍、解决疑难、走出险境等。这两个方面合在一起,就是要在困境、转型、变化的关键时刻,抓住机遇,战胜自我,奋发向前。其次,要辨析概念,扣住题眼。如2009年高考江苏卷的“品味时尚”,考生在写作时就要理解“时尚”的内涵,“当时的风尚,时兴的风尚”,它的主要特征体现在审美、创意、时兴、有人认同和追求。考生可以选取“时尚”的事物、生活、理念来“品味”,也可以把“时尚”作为广义的文化现象来“品味”。同时,要把握住题眼“品味”,写作的重点要放在“品味”两个字上面,“品味”就是“仔细体会,玩味”。最后,用好提示语,把握好材料的感情导向。如2009年高考江西卷的关于蔡铭超以高价拍下铜兽首的材料,考生就要全面地把握材料所含信息,体会命题的含意。材料中的信息要点有四:(1)国人强烈反对拍卖圆明园非法流失的兔首、鼠首铜像;(2)佳士得拍卖行仍将其在巴黎拍卖;(3)蔡铭超高价拍下这两件文物,但事后拒绝付款,造成流拍;(4)人们对此有种种议论。通过对信息的整合分析,就可以揣摩出命题人的意旨,就是要考生对文物造成流拍、称了国人之愿的蔡铭超的行为发表支持性、肯定性看法。只有把握了这个主旨,下笔才不会跑题,观点才不会偏离题意。试想,谁要是逆国人之愿去对蔡铭超发表批判性、否定性的观点,能得到公众的认可吗?
2.积累素材。贯穿整个复习过程,应坚持不懈做好的一项工作,就是强化素材的积累。只有厚积才能薄发,缺少丰厚的积累,考生是无法写出文质兼美、大气磅礴的文章的。考生应注意积累如下八个方面的素材:(1)铺叙美好的亲情和友情的;(2)描摹美丽的景物和感人的场面的;(3)关注现实生活的热点的;(4)热爱有品位的文化艺术的;(5)省察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的;(6)历练人生观念、思想方法的;(7)了解前沿科学技术的发展的;(8)展望、预测美好的未来的。同时考生还要明确素材积累的多种途径。如对“借”这一素材就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积累:
从课本:(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2)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从生活:船要远航,离不开帆和桨,帆使船借助风力,桨使船产生动力。
从自然:(1)紫藤萝和牵牛花,虽然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借枯树和篱笆,以昂然之姿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丽;篱笆和枯树,本无美丽可言,却凭借牵牛花和紫藤萝,成就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2)月亮本来是不发光的,它借助太阳光才有了自己的阴晴圆缺。
从历史:(1)诸葛亮巧借东风;(2)萧规曹随。
从名人名言:如牛顿说:“我之所以比笛卡儿看得远些,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3.搭建结构。好多时候老师都对考生讲,高考时要带着“作文”进考场。这说的不是准备作弊,而是要求考生在进入考场前,心中要明白自己熟悉的文章结构。最基本的要掌握记叙文、议论文两种体裁常见的结构方式。如记叙文常见的结构形式有:线索串珠式、时空贯穿式、画面组合式、穿插回放式和巧设悬念式。议论文常见的结构形式有:并列式、总分式、层进式和对照式。有时考生不光要掌握这些大的框架结构,还要细化到每一个段落,如议论文的主体部分如何进行论述。好多考生只会用简单的观点(分论点)加材料来论证,缺乏分析,没有把观点和材料有机地连接到一起。这就要在平时做好建构,如下面的例子:
古人云“自古才子出寒门”。(论点)古今中外成才者,大多出自贫寒人家。范仲淹两岁丧父,幼时读书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吃到;司马光亦出身贫寒;明代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苏联伟大的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荷兰画家梵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弟弟接济;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去打工,还供姐姐读┦椤…(列举论据)这都是幼时曾贫困而后来成为“才子”的非常之人。“寒门”是他们植根的土壤,也就是这块贫瘠的土壤使他们不断地成熟,塑造自我,完善自我,最终成为参天大树,开出灿烂之花。由此看来,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摆脱贫穷的信心和斗志。穷则思变,贫穷就要奋发图强,越是贫困越能激励人奋发上进,这又何尝不是一笔财富呢?(分析)
上面这则材料就做到了观点和材料的有机连接,对论据的分析和阐述使论点鲜明。
4.优化语言。语言要有文采,这是发展等级里的要求,“有文采”就是要求作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但并不是一篇文章中这几个要求都要具备,其实只要有一个亮点,就能使文章出彩。如引用名言警句,与历史名人的故事相配合,如果运用自如,恰到好处,也能显示出考生的语言功底,增强文章的厚重感和可信度。如2009年某安徽考生的高考作文《转弯之后,是个春天》的片断:
青山相伴,浊酒相随,菊花相依,归隐山林,自成乐趣,享受恬静幽雅的自然风光。陶渊明是一个成功者,他能无畏而平静地离去,释然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他走进青山绿水间,在竹篱茅屋下,秋菊小径上,自酌一杯淡酒,缓缓送入口中,享受那一份宁静,享受“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的静谧致远。或许,他真的属于自然,他热爱自然,喜爱那“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恬淡生活。他那“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品格,最终使他与仕途无缘,成就了他的文学梦,迎来了转过弯道之后的灿烂春天。
文中四次引用陶渊明的诗文名句,印证了陶渊明的成就,这些表现了作者驾驭语言的高超技巧,很有说服力和表现力。
5.打造亮点。高考作文不比平时作文,由于阅卷时间紧任务重,又因为考生的作文内容和形式往往雷同,阅卷老师一直处于疲惫状态,这就要求考生作文能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这样分数就有可能上去了。那么如何打造亮点呢?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1)以漂亮的卷面“迷住”阅卷老师的眼;(2)以闪亮的标题“煽起”阅卷老师的情;(3)以靓丽的“凤头”激起阅卷老师的阅读兴趣;(4)以优美的文笔打动阅卷老师的心;(5)以精彩的“豹尾”勾住阅卷老师的魂。